回到警局,江阳立刻安排对彭文孩子的血液与无名尸体进行DNA比对。
等待结果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是煎熬。
实验室里,技术人员紧盯着仪器,双手不自觉地握拳,额头上布满细密的汗珠。
终于,机器“滴”的一声,跳出比对结果——证实尸体正是彭文。
“有方向了!”江阳一拳砸在桌上,眼中光芒大盛,“立刻调查彭文3月9号晚上的行踪,还有他的那辆摩托车,凶手作案后,不可能放过这么个值钱玩意儿,要么骑走,要么变卖。”
队员们领命而去,穿梭在大街小巷,一家一家走访摩托车店。
这是个琐碎又考验耐心的活儿,汗水浸湿了他们的后背,口干舌燥,却没人停下脚步。
“老板,您看看,最近有没有见过这辆摩托车?”赵建走进一家略显破旧的摩托车店,满脸堆笑,递上彭文摩托车的照片。
店老板接过照片,眯着眼端详片刻,挠挠头道:“哎呀,我瞅瞅……好像是有这么个车,前阵子一个年轻男人骑来卖的,给了一千二百块钱就走了。”
赵建心中一喜,忙追问:“老板,您店里有监控吧?能不能让我们看看,太感谢了!”
老板爽快地答应,带着赵建走进里屋。不一会儿,他们就截取到了卖车男子的清晰照片。
与此同时,另一组侦查员也没闲着,在摩的师傅聚集的街头巷尾打听消息。
“师傅们,3月9号晚上,你们有没有见过这个人?”侦查员钱振林拿着彭文的照片,向一群正在等活儿的摩的师傅询问。
“我想想啊……”一位年长些的摩的师傅摸了摸下巴,回忆道,“那晚是有个年轻人来找车,要去一个挺偏僻的村里,天又晚,路还远,我们都不想去,挣那点钱不值当冒险。”
“那彭文接了这单生意?”钱振林急切地追问。
“可不是嘛,老彭家里全靠他跑摩的撑着,他咬咬牙就接了,开着摩托带着那年轻人走了。”师傅叹了口气。
钱振林忙拿出在摩托车店截取的照片:“师傅们,你们看看,当晚坐彭文车走的,是不是这个人?”
摩的师傅们纷纷凑上前,仔细端详,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
“看着像啊,那身形、那模样,有点眼熟。”
“对对,我瞅着也差不多,八成就是他。”
钱振林心中暗喜,觉得案件终于要柳暗花明了,又接着问:“师傅们,那你们还记得当时那男子要去的村子叫什么名字吗?”
这一问,师傅们却都犯了难,一个个皱起眉头,面露思索之色。
“哎呀,这可咋记不得了,那晚黑灯瞎火的,就听说是个偏僻地儿,具体啥名儿,真没往心里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是就是,我们天天在城里跑,那些个偏远村子哪能都记住啊,光顾着拉活儿了。”
钱振林的心又沉了下去,不过他还是打起精神,安慰自己至少有了重大进展,回到警局,向江阳汇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