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晋两国双边谈判就可以了。
谈判已经开始好多天了,但凡影响到国家地位的任何一方面,双方派出的谈判代表都据理力争。
于是,一些令人目瞪口呆的称霸理由被搬了上来:
吴国:大家都姓姬,但吴国的姬姓历史比你晋国的姬姓历史要久远得多!凭这一点,你晋国就不要跟咱吴国争了。
晋国:注意点,别开玩笑!姬姓诸侯中,也就咱晋国有当过霸主的经验。你吴国在当霸主方面简直是小白,不可能当成一个合格的霸主。尤其是你们吴国连基本的中原礼仪文化都不懂,根本无资格当霸主。
吴国:谁说咱吴国人不懂中原礼仪文化了?咱吴国不但历史文化悠久,还曾经出了个延陵季子这样的大文豪,你们晋国有这号人才吗?
晋国:关于礼仪文化,你们就别吹牛了,丢人。其他的先不说,看看你们自己,连帽子都不会戴。。。。。。
双方谈判代表唇枪舌剑,谁也不让谁。吴王夫差津津有味地欣赏着,他看到了晋国上军将赵鞅黑着脸的样子。
看谁沉不住气!
这点定力都没有,还想着你晋国霸业?春秋霸主,该换人了。
吴王夫差自信满满,自从彻底搞定了越国、牵制了楚国、威服了齐国后,吴国后院牢靠得很。
反倒是你晋国,曾经的中原诸侯联盟分崩离析,十多年前以齐国为首的反晋联盟就是对你晋国最大的讽刺。
此外,楚国一直不服你晋国,还有传统敌人秦国在西线虎视眈眈。
吴王夫差相信,晋国肯定会让步。虽然晋国号称四十万大军,但晋国不敢象吴国那样敢梭哈在这里。
果然,当吴国人要求主盟时,晋国人不同意。双方开始讲道理摆事实,没有了伯宗、叔向的晋国人口才不怎么样,没有了伍子胥的吴国人口才同样不怎么样。
谁也说不过谁,但谁也不肯让步。
双方就这样僵持着。赵鞅火大了,他对家臣司马寅大声道:“几天了,每天从日出理论到日落,一点进展也没有,白白浪费酒水粮食。
这么简单的事,就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决定好了。告诉吴国人,男人之间还用得着争吵么?双方干一架吧,大家看结果就行了。”
这下把司马寅给吓了一跳,但这位司马寅倒也确实是一位精干之才,他对赵鞅道:
“元帅,先别急。这几天,臣仔细观察吴子,发现他已经没了刚一开始的那种霸气与沉稳。
吴军也时见窃窃私语,人心不稳的样子。臣估摸着,吴国远道而来,哪怕是国内没有发生大事变故,也必定有让吴国人牵挂的事。”
赵鞅恍然大悟,对啊,吴国距黄池足足七八百里,你吴国佬在这里耗的时间越久,对你越不利。
确实,吴王夫差早就坐不住了!
这一次,他挟艾陵之战大败齐军之威来到黄池,耀武扬威了一番,总以为诸侯盟主之位唾手可得。
谁想偏偏晋国执政上卿赵鞅是一个跟自己差不多强悍的主,居然在政治地位上寸步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