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这位女子最后凭着惊人的记忆力与良好的医学素养,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被皇家妇幼医馆录用了。
半年后,便成为皇家妇幼医馆首位享有女御医称号的大夫。
相当于拥有正式编制,享受朝廷与皇家妇幼医馆双份俸禄。
再加上在皇家医学院授课的薪水,就是三份薪水了,着实令其他女大夫与学生们羡慕不已。
后来还带着人去南方开设医馆与医学院,成为悦然这位院长手下的得力干将。
当然了,这都是后话。
看着报上来的应选者名单,悦然着实有些出乎意料。
关于医学院的生源,她只从京中百姓中招收了一部分,另一半则是从自己田庄上的佃户家中挑选。
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这也算是为这个时代想干事业的女性开辟了另一条赛道,给了女子一份谋生的手段,这样的好事肯定不能落了身边的人。
当初还想着,要是京中百姓思想保守拘着闺女不让报名的话,那这第一批女学生就全部从佃户家中挑选。
悦然不由失笑,看来她还是低估了“皇家”这两个字,在普通百姓心目中的魅力与吸引力。
这也好,那就一半一半吧。
医学院与医馆的事齐头并进,由于应者云集,招生与招聘工作很是顺利。
大宅子与商铺也都按着悦然的意思改建成了学校与医馆的格局,钱财到位,底下人办事也一点不拖沓,三月底就都搞定了。
挂上由朱棣亲手书写的两块匾额,医学书院与医馆就开张了,上课的上课,看诊的看诊。
尤其是书院附属的医馆,每日登门看诊的妇人与婴幼儿都排起了长队,很是壮观。
还引来不少爱看热闹的百姓围观。
都想瞧瞧这个皇家医馆与别个医馆有何不同。
别说,看病的一群妇人中还真有不少人是抱着这个心态来上门看病的。
某位刘姓的妇人,就是手上不小心被划破了个口子就跑来求医了,被请进医馆后,嘴巴就没合上过,眼睛都觉得不够看,看什么都觉得稀奇。
首先,由于医馆里从引领者到大夫一律都是女性,一进来整个人都很放松。
觉得就算这里大夫医术不及别个医馆的大夫,她也愿意来这看病。
此外这里处处与寻常的医馆不同,每次只进十名患者,另外十名在外间坐着等候。
显得很安静,一点没有其他医馆的吵闹。
听说不宜挪动者还可以住在后面院子,治愈后再出院……
没错,悦然不仅给招聘来的大夫培训了后世的一些医学常识,还引进了住院治疗这个形式。
算是一个革新吧。
目前她精力有限,也就只能先这么着,把架子搭起来,等她腾出手来再慢慢改进,引入其他治疗手段,比如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