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此时已有算筹,姜乐觉得,算盘可以算是一张金的:这是罕有的,在时间跨度和专业跨度上都如此之大的工具。
从古至今,一直到电子计算机发明之前,算盘都是计算的最佳工具。
且小到三口之家的记账本子,大到导弹弹道,都可以用算盘来计算。
那真的是也可以做王谢堂前燕,也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算盘”。
始皇帝念过这两个字
(buduxs)?(),看了正面算盘构造图纸,又翻过去看算盘的使用说明并最基础的口诀:“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去二……”
姜乐听到了耳熟的话:从此后,在秦朝可以用‘三下五除二’这个词儿啦!
很快,始皇帝也意识到这件器物的妙用。
他是个务实的君主,奏疏上是不要看‘海内升平’‘四夷无事’这种虚话的,他要看实实在在的数字,故而每日都要接触许多‘数学应用题’。
各郡各部官员只能上报自己的工作,到了始皇帝这里,还要再召尚书吏(秘书团)来计算各种他需要的数据。
比如——
始皇帝觉得这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就对姜乐讲起商鞅当年禀于秦孝公的强国十三数,君王只有知道自己治下这十三项才能不使国家衰弱:境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语取食者之数,利民之数,马、牛、刍藁之数。*
“背过了?朕明日要问的。”
姜乐:……古人总觉得过目(过耳)不忘是基本技能似的,她准备明日再请教冯老师这十三数。冯安讲的细致,寓教于乐,能让姜乐记得更清楚些。
数算是万物的基础,也是治世的根基。
始皇帝对数学是很看重的——如今张苍正在精选自古有之的各类数学问题,编写《九章算术》。
这些数字算筹也能算,但算筹就像始皇帝曾经教给姜乐摆放竹片计数原理一样,是把各色木制小棍子通过纵横排列来代表数字。
算小账还行,掏出一小把竹棍摆一下。
但算一国粮仓人口这种大数字,就十分繁琐,有时候甚至要摆一间屋。
算盘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还随时能拿起来就走,使用环境几乎不受限制。
*
抽到这样一张实用的好卡,父女俩这顿饭就都用的很愉悦了。
松花蛋按照食谱,被切成了花型,浇了姜汁调的盐水,始皇帝倒是颇喜欢这个味道。咸鸭蛋也腌的不错,虽没有一戳就冒油,但切开来蛋芯儿也泛红,窝着一点儿亮晶晶的油,香气浓郁。
姜乐想的是明儿早饭的搭配:咸鸭蛋、腊肉、酱菜配白粥!
皇帝想的则更多:新鲜的禽蛋储存时间短,腌制过后味道丰富不说,存放时间还惊人的延长,冷的时候能几月不坏,长途运输还不怎么怕磕碰。
这让他想到行军的军粮:时人已经认识到,人不吃盐是会死的,因此军粮的发放不是只发米,还要配上面酱、菜肉羹等带盐的食物。
不过,以上这些,都是有二级爵位以上的官员兵士才吃得上。
无爵的普通兵士,每日便是粝米一斗,另供给盐111升。
这会子虽然还没有‘蛋白质’的概念,但实践出真知,行军途中若一直不吃肉蛋也是没有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