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出海作业,相比起内地更爱拜菩萨和佛祖,渔民们有自己信奉的神明,那就是妈祖娘娘。
妈祖本名林默娘,她自幼聪慧善良,又熟练医术与水性,常常在出海时救助于海上落难的渔民,功德无量,于二十八岁时肉身成圣,羽化登仙。
传说在海上落难时,高呼“林默娘”的名字,妈祖娘娘就会踏海而来,落难者既得化险为夷。
江城人民拜妈祖,供奉妈祖,逢年过节,开海或者新船下海都要准备相应的仪式祭拜与得到妈祖的认同肯定,才会开始行动——
获取妈祖意见的方式也很特别。
名叫“掷茭”,又叫“掷圣杯”。
既先默念所求之事,而后取过刷着红漆木、分为两部分的圣杯,圣杯为半月牙状,一面凸起面,一面是平坦面,分别对应一阴一阳。
投掷圣杯,一阴一阳代表“圣”,既神明应允所求之事。
两个凸面为两阴,代表“阴”
,表示神明拒绝所求之事。
两个平坦面为两阳,代表“笑”
,既神明笑而不语,没听懂你在说什么,重新组织语言,再来一遍。
几百年来,“妈祖信仰”早已脱离封建迷信范畴,在几个沿海城市得到传承,形成了许多项具有地方特色的信俗类非遗文化。
赵恕以前就说过,作为土生土长的江城人,家中攢着几十艘大大小小的轮船,赵归璞从小耳目熏染,自然也是随民俗信仰的。
眼下吴且见了妈祖庙,心中便莫名笃定,能在这里找到人。
……
迈过小庙门槛,中午时候也不是什么节庆日或者初一十五,庙外空无一人,只有香炉中贡香青烟袅袅。
在往里走,吴且便看见身着薄外套,一身灰土唯独一双手洗得干净的男人手持三注净香,跪拜妈祖像前。
左手食指与中指拢住香托,拇指抵底部,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香举眉毛平齐,微微倾斜,香尾对准眉心,弯腰三拜。
男人眉眼平淡,数秒后合眼睁开,香以左手入香炉,又跪回妈祖像前。
从始至终他脸上无所求,无有欲,只是平静的跪拜神明,且长跪未起,似心事重重。
站在庙外,吴且一言不发,此时已经是心知肚明,若来圣佛相前无所求,无有欲,不回向,那寻求大概只有一件事,他对某事心怀愧疚,此时妄得一瞬心安。
那一种蒙着一层薄纱的违和感在这一刻,好似在青烟香袅中被解开,暴露在正午的阳光下。
明明是经过了一番纠结,才下定决心,让世界只剩下彼此。
心里再也容不下旁人,眼中也只有对方。
心知肚明这样的做法自私,不道德,卑鄙,真相大白的那一天或许会遭到谴责,但是在那个海风刺骨的夜晚,月夜下还是坚定的拥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