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部?光线不是只有主持人吗。”季杨杨有些疑惑。
“那是十年前,和现在可不一样。”
去医院里还有些距离,陈锦年就耐下心,给季杨杨好好普及了一下光线的历史,顺便也让王一鸣听听,了解下目前国内影视制作的公司。
聊起发展,其实光线和华艺一样,在刚刚创办的时候,都没想涉足影视业务。
华艺是国内最早做广告设计的公司,通过承接国企的订单挣到了第一桶金,而后迅速发展,成为国内头部的广告公司。
而光线也差不多,早期是做电视节目的,在1999年,由光线制作的《中国娱乐报》在芒果台播放。
在那个缺乏娱乐的时代,光线的这档节目一经上线,就迅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覆盖的国内150家电视台,说一句娱乐行业的新闻联播也不过分。
此后光线乘胜追击,陆续推出了《音乐风云榜》、《影视风云榜》等十几档的娱乐节目,逐渐巩固了光线在行业内的地位。
如果没有意外,光线应该顶着国内最大的电视节目制作方和发行商的名头,和电视业一起登上高峰,然后一起成为历史。
但没有意外是不可能的,在2005的时候,广电突然推出了“两台”合并政策,即地市级的无线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合并。
这一政策使得电视台数量减少,节目采购渠道变窄,间接导致光线的电视节目利润受到极大的挤压,走投无路之下,王长田只能带领公司转型,由电视节目进入影视业发展,也就是现在光线的业务范围。
不过和华艺相比,光线的影视业务大概晚了十年左右,不仅没有赶上第一波电影业的发展,而且连第二波的合拍片浪潮也没赶上,这导致光线的影视业务一直发展不起来。
一直到2012年,由光线投资的《泰囧》一炮而红,拿下的当年的票房年冠,才让光线的影视业务有所起色。
不过囧系列毕竟是徐争的,不是光线主控的,即使能参与投资,也没法真正的改变光线在行内的地位,于是穷则思变的王长田,将目光盯着在无人注意的动画产业,开始投资相关企业,进行提前布局。
但投资归投资,王长田的心里其实也是有些打鼓的,因为他也不清楚,动画产业能不能发展起来,成为公司未来的增长点。
就在王长田犹豫的这几年,一部电影把王长田一棒子给敲醒了。
而这部电影,就是《大圣归来》。
放在现在,所有人都知道,《大圣归来》就是中国动漫业的新起点,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力,说是国产动漫的里程碑也不为过。
但当时的王长田不知道。
王长田认为《大圣归来》的制作周期太长了,和公司短平快的盈利目标存在冲突,同时在光线的内部,也有相当一批高管不看好该电影的票房,认为质量太烂,票房很难破亿,无法回收成本。
于是在多重的忧虑下,使得王长田在电影临上映前的一年,做出了撤资的决定。
而这个决定,也成为了王长田最后悔的决定。
9。54亿的电影票房,大幅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记录,同时用近乎呐喊的方式,告诉所有人,动画电影是能赚钱的,动画电影是有未来的。
而也就是在这当头一棒下,王长田彻底放下的犹豫。
光线内部从此多了一条没有明写出来的规定,那就是投资的任何动画电影,都不再考虑撤资问题,不再看重短期收益,只要投了,哪怕明知道亏钱,光线也认了。
季杨杨听完陈锦年的叙述,才陡然醒悟过来,原来一部电影竟然能对行业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一部电影的影响也太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