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更是气得浑身发颤,攥着拳头,嘴唇咬得发白,瞪着那几个大妈,却气得说不出话来。
可那几个大妈都是村里的老油条,见惯了各种场面,哪会把两个小姑娘的怒气放在眼里。
她们反而笑得更欢了,一个接一个地附和:
“就是,女人家嘛,还是得有福气相才行。”
“城里来的娃就是娇气,说两句就脸红,以后咋在村里过日子?”
“要我说啊,还是得学咱村里的丫头,能干活能生娃,那才叫实在。”
她们一边点评,一边还带着点居高临下的嫌弃,仿佛在审视两件不合格的商品。
顾从卿听得眉头直皱,实在忍不下去,停下手里的活计,走过去挡在王玲和黄英身前,语气平淡却带着冷意:“大妈们,干活呢,说这些不着边际的话,不怕耽误挣工分?”
那黄牙大妈斜了他一眼:“小知青,我们跟丫头片子说几句话,碍着你了?”
“她们是来下乡劳动的,不是来让你们评头论足的。”顾从卿看着她们,“要是没事干,不如多薅两把草,省得在这里嚼舌根。”
“你这娃怎么说话呢!”大妈们被噎了一下,脸上有些挂不住。
“我只是实话实说。”顾从卿没再理她们,转头对王玲和黄英道,“别理她们,咱们去那边干活。”
说着,他带着两人往地块另一头挪了挪,刻意拉开了距离。
王玲和黄英低着头,眼眶红红的,心里又羞又气,却也暗暗感激顾从卿替她们解围。
那几个大妈见讨不到好,又被顾从卿怼了几句,嘟囔着“城里来的就是不懂规矩”,总算悻悻地散开了,只是时不时还往这边投来几道不自在的目光。
顾从卿看着两个姑娘紧绷的背影,心里清楚,这些来自村里的打量和议论,恐怕还会持续很久。
她们要适应的,不只是繁重的农活,还有这乡下截然不同的人情世故和观念。
而他能做的,就是在她们被刁难时,替她们挡一挡。
善!
他了太善了!
下午下工的铃声一响,五人便结伴往大队部去。
保管员早已把粮食分好,每人面前摆着一小袋玉米面,还有个布袋子装着红薯和土豆。
顾从卿拿起那袋玉米面掂了掂,袋子轻飘飘的,倒出来看了眼,全是带着麸皮的粗粒,比他预想的还要糙。
再看那袋红薯土豆,个个表皮发皱,有的还带着黑斑,显然是存放了许久的陈货。
他看着这35斤所谓的“口粮”,脸上的无语几乎写满了——这点东西,五个正劳力怕是撑不过一个月。
李广和秦书一看就炸了,秦书拎起玉米面袋子,气得脸都涨红了,冲着刚走进来的大队长喊道:“大队长!这就是给我们的粮食?
就这点?
哪够吃啊!玉米面少得可怜,土豆红薯还都这副模样,抽抽巴巴的能填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