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柿子趁新鲜能吃一段时日,陈知和窦金花每年还会晒柿子干和柿饼,装满三四个干净布袋,能从冬天吃到来年正月。
陈知和长夏架了短梯子,在摘底下能够到的柿子。
硬柿子用竹筐和大竹篮装,红软的柿子放在大竹匾上。
长夏站在梯子上,抓着柿子拧动柿子蒂,柿子挂在树上风吹日晒,外皮有些灰,他忙了许久,手上不免蹭得很脏。
他俩合力协作。
而大门前的另一棵柿子树上,裴曜上了树独自摘柿子。
低处的柿子卸完后,上头那些够不到的,一会儿裴曜会来摘。
陈知和长夏又搬着梯子去卸西墙外面的那棵树。
忙了大半天,卸完柿子,下午陈知和窦金花就用大盆洗柿子、削皮。
长夏烧开水后,提了一桶出来,倒在全是削皮柿子的大木盆中,将柿子翻着烫了烫。
用扎了许多洞的葫芦瓢把柿子从滚水里舀出来,热水从小洞流出去。
控控水,他把柿子倒进另一个盆里。
稍微凉一点后,长夏用细绳绑住柿子蒂,隔一段再绑一个,如此穿起来一长串。
一串又一串柿子挂在木架上,黄澄澄的,很鲜亮。
裴曜去河边挑了两趟水,四桶水放在一旁都没倒。
他刮了缸底的水,放倒水缸
(buduxs)?(),
◣()_[(buduxs.)]◣『来[不+读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buduxs)?(),
拿了丝瓜络来刷。
吃水用的缸隔段时日就得刷洗刷洗。
几人在院里忙个不停,裴灶安背了一捆柴进了门,没一会儿,裴有瓦也回来了,手里还拎着东西。
陈知抬头看一眼,笑道:“从哪里挖的地薯?”
裴有瓦用两根绳子打了个绳结,将七八个地薯装在里面,他把东西放在地上,解开绳结说道:“不是地薯,是甘薯。”
“甘薯?”陈知奇道,什么甘薯。
其他人也好奇,都望了过来。
裴有瓦拿起一个甘薯,说:“我顺道去了趟连兴哥家,在他家说了一阵子话,他给了几个,说是这几年司农司新育出来的一种地薯,比咱们如今种的地薯更甘甜,为好区分,就称作甘薯。”
“听连兴哥说,明年这东西就要种到咱们这里了,上头的公文已经下发了。”
陈知点点头,赵连兴各种路子多,一些消息比寻常人知道的更快,他又问道:“连兴哥是从哪里买的?”
裴有瓦说:“府城那边,府城也是这段时间才运过来一些,知道的人还不多,连兴哥说,这东西比地薯更耐旱耐寒,收成也高,是好东西,不然朝廷也不会广推这个良种。”
地薯本身就是一样口粮,和米面掺杂着,能填饱小老百姓的肚子。
裴灶安年少时家里穷,饿过肚子,一听这东西收成要高一些,难免有些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