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院落更是添了几分别样的热闹——胡姨娘所出的一对双胞胎,今日恰好满半岁。
这对孪生子生得眉眼相似,却性格迥异得如同两人。
一个眉宇间带着与生俱来的沉静,双眸颜色偏深,似一汪幽潭,平静无波。
偶尔抬眼,目光里竟透着一股洞悉世事的透彻,仿佛这世间百态,皆在他眼底纤毫毕现。
另一个小公子则活泼许多,嘴角总是弯弯地噙着笑意,眉眼弯成月牙。
见着人便咿咿呀呀地伸出小手,惹人爱怜,是个人见人爱的模样。
胡姨娘抱着两个孩子,在暖阁里添着炭火。
忽地,那双眸深沉的小公子安静了下来,小小的身躯端坐于母亲臂弯。
他竟抬眼望向了京城宫阙的方向,目光穿越了重重宫墙与夜色。
他张了张嘴,那尚未完全吐字清晰的喉间,竟清晰地发出一个字:“薨。”
声音虽稚嫩,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沉重。
胡姨娘手猛地一抖,心头惊疑不定。
她匆匆来到翠竹院,见到柳清漪,心神大定。
柳清漪听闻经过,面上不动声色,只温和地劝慰道。
“姨娘莫慌,小孩子牙牙学语,说不清话也是常有之事,许是听旁人说过,或是偶然发声,不必往心里去。
你且好生照看孩子,切莫声张,更不可让孩子多想。”
她心里却已掀起了惊涛骇浪,隐隐觉得此事非同小可。
她让胡姨娘不必惊慌,也无需刻意隐瞒,她说:“若真如你所闻,是某种……命数使然。
这等关乎国本的大事,岂是寻常人能瞒得住的?纸终究包不住火。”
是夜,京城上空骤然响起悠长而沉重的丧钟。
那钟声仿佛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一下下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
很快范府便得到确切消息——先帝于亥时三刻驾崩。
柳清漪闻讯,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瞬间遍布全身。
她猛地想起胡姨娘的惊疑不定,想起那个孩子口中说出的那个字。
一个大胆而令人心惊的猜测在她心中成型:难道异瞳真的拥有某种预知未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