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仿制药,真容易吃死人,把人脑子弄成傻逼。
这就厉害了。
他们内部进行了几轮测试后,准备走美国药监局的审批并且申请专利了。
当然,他们也跟舒尔金沟通了。
天知道“转生药”最终会不会变成毒品。
就比如:MDMA(摇头丸)
舒尔金在1976年重新发现了这种化合物,并开始研究其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舒尔金将MDMA介绍给精神科医生,作为心理治疗的辅助药物,用于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心理疾病。
20世纪80年代,MDMA开始在酒吧和夜店中流行,被称为“摇头丸”,并迅速成为一种广泛滥用的毒品。1985年,美国将其列为一级管制药物。
舒尔金的着作《我所热爱的苯乙胺药物》很多药品的初衷都是好的,大量被应用到毒品领域···
尽管舒尔金的研究初衷是探索药物的医学价值,但他的许多发现最终被滥用,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他因此被称为“摇头丸之父”,尽管他本人并不认同这一称呼。
也很难保证这个“转生药”以后不会被定义为毒品···
没招。
这就是科学的无奈。
初衷都是好的,但最终很容易变了味道。
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精神类的药物,后期变成兴奋剂也是常态,只要有利润有些变态居然从感冒药胶囊中提取···
没什么不可能的。
研究出来火药可以被制作成烟花,可以用做炸药修路,当然也可以用作战争。
威力更大的核裂变也是如此,可以用做核电站造福人类,也可以变成核弹毁灭人类。
陈子桓对这个东西还是很支持的,明明是人类的问题,和工具本身无关。舒尔金的研究自然可以用于抗抑郁,也能用于毒品。就像刀可以切菜,也可以捅人,你不能说刀有错。
工具无对错,错的是人类的欲望。
没有科研的向前研究推进,也就没有了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