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班级里两个原本关系很好的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其中一个同学受到网络游戏里“强者为尊”观念的影响,竟然动手推搡了对方。这件事在班级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有的同学甚至觉得这种“以暴制暴”的方式很酷。
林老师得知此事后,深感忧虑。他意识到,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仅仅依靠学校里的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同学们正确看待外界的信息,增强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于是,林老师精心策划了一场以“抵制不良信息,弘扬道德风尚”为主题的班会。班会上,林老师首先播放了一段剪辑好的视频,视频里展示了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场景以及一些因沉迷游戏而荒废学业、走上歧途的青少年的真实案例。同学们看着视频,原本轻松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接着,林老师邀请晓峰和阿强上台分享他们的经历。晓峰讲述了自己从自私自利到懂得关爱他人的转变过程,他说:“曾经我以为只要成绩好就行,后来在孤儿院看到那些孩子,我才明白,品德比知识更重要。我们不能被外界的不良信息影响,要坚守自己内心的善良。”阿强也红着眼眶说:“我犯了错,是老师和同学们给了我重新做人的机会。我们不能被那些错误的思想左右,要做一个有道德、有担当的人。”
同学们听了他们的分享,纷纷陷入了沉思。随后,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学分享了自己曾经受到不良信息影响的经历,有的同学提出了抵制不良信息的方法。最后,同学们一致决定成立一个“道德监督小组”,由晓峰担任组长,阿强担任副组长,负责监督同学们的行为,及时纠正不良倾向。
在“道德监督小组”的努力下,班级里的风气逐渐好转。同学们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学习和有益的活动中。学校里也掀起了一股学习道德模范的热潮,同学们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纪录片等方式,了解了许多道德楷模的事迹,深受鼓舞。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到了学校的文化艺术节。这次文化艺术节的主题正是“善念花开,德润心田”。同学们积极参与,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道德的理解。晓峰所在的班级准备了一个小品,小品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面对各种诱惑时,坚守道德底线,最终帮助他人、收获幸福的故事。阿强也在小品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他用自己的表演展现了一个曾经犯错但努力改正的形象,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文化艺术节上,还有一个特别的环节——道德演讲比赛。晓峰和阿强都报名参加了比赛。晓峰站在舞台上,声音洪亮而坚定:“善念就像一颗种子,在我们心中种下后,只要用爱和行动去浇灌,它就会开花结果。我们要让道德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善良而变得更加美好。”阿强则讲述了自己从犯错到改过自新的心路历程,他说:“是老师和同学们的爱让我重新找回了自我,我会用我的一生去践行道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的演讲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赢得了评委们的高度评价。
文化艺术节结束后,育德中学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其他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慕名而来,学习育德中学的道德教育经验。林老师总是热情地接待他们,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他说:“道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去努力。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未被雕琢的宝石,只要我们用心去引导,他们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然而,育德中学在道德教育的道路上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学生的背景和性格也更加多样化。一些家庭富裕的学生开始出现攀比之风,他们比穿着、比消费,却忽略了品德的培养。
林老师再次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勤俭节约,崇尚品德”的主题教育活动。学校邀请了一些道德模范来给学生们做讲座,讲述他们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故事。同时,学校还组织了“旧物改造大赛”,鼓励学生们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善念花开,德润心田(续)
在“旧物改造大赛”的号召下,育德中学的校园里掀起了一股创意与环保的热潮。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从家中收集各种废旧物品,如旧衣物、塑料瓶、易拉罐等,开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晓峰和阿强所在的班级也积极参与其中。晓峰提议用废旧报纸制作一个大型的装饰品,用来装饰教室。同学们纷纷响应,有的负责收集报纸,有的负责设计造型,还有的负责裁剪和粘贴。在制作过程中,大家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报纸不够牢固容易散开,造型设计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等。但同学们没有放弃,他们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不断尝试新的方法。经过几天的努力,一个用废旧报纸制作成的巨大“花朵”终于完成了。这朵“花朵”色彩斑斓,造型逼真,仿佛真的在校园里绽放,为教室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