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新威斯敏斯特市的法院内,一场轰动世界的连环杀人案即将开庭。案件的主角,正是那位令人闻风丧胆的养猪场主——皮克顿。
为了揭开这起案件的真相,检控方决定采取一项大胆的计划——派卧底警察与皮克顿同住牢房。这位卧底警察凭借过人的机智和耐心,很快就赢得了皮克顿的信任。在一次不经意的聊天中,卧底警察成功地从皮克顿口中套出了一些惊人的消息。
在警方公布的一段录像中,皮克顿手舞足蹈地比划着,仿佛在讲述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他声称自己原本打算杀害50名女性,然后将她们的尸体塞进碎木机里搅碎,最后混入馊水里喂给猪吃。他一边比划,一边用恶狠狠的眼神盯着镜头,仿佛那些无辜的女性就在他的眼前。
随后,皮克顿又用语言详细描述了他的“特殊”计划。他说自己本来还打算再杀一个,凑满50人的整数。接着,他将休息一阵,然后要“再杀死25个女人”。这番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和愤怒。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审判,2007年12月,陪审团终于做出了判决——皮克顿二级谋杀罪名成立。根据加拿大法律,他将面临终身监禁的惩罚。
这起皮克顿养猪场连环杀人案,不仅震惊了全球,也吸引了300多家媒体的关注。有媒体甚至估算,这起案件从审判到终结,耗资接近一亿多加元,在加拿大是绝无仅有的。而皮克顿这个名字,也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的噩梦。
自从2007年那起震惊世界的连环杀人案画上句号,皮克顿这个名字就似乎被时间遗忘在了某个角落。然而,在这份沉默的背后,却隐藏着皮克顿在狱中难以言说的苦楚。他并非在为自己的罪行忏悔,而是纠结于一个始终无法达成的“目标”——他未能杀满50人。
这位曾经的养猪场主,在牢狱中竟也找到了消遣的方式——撰写回忆录。这本名为《Pickton:InHisOwnWords》的小册子,是他用颤抖的手亲自书写,手稿被某位不知名的狱友悄悄带出监狱,最终翻印成书。全书仅有144页,却详细记述了他这20多年来如何杀害49人的故事。更令人咋舌的是,皮克顿在书中频频为自己辩解,坚称自己无罪,是警方在陷害他。
2016年初,这本充满争议的自传体书籍在亚马逊上公开售卖,立即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和不满。特别是那些受害者的家属,他们愤怒地呼吁公众不要购买此书,以免给那些仍在痛苦中挣扎的家庭带来二次伤害。
网络上,一场声势浩大的连署活动悄然兴起,成千上万的网友纷纷签名,要求亚马逊下架这本书,以尊重那些受害者家属的感受。短短时间内,超过5万名民众在这份网络请愿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最终,在舆论的压力下,亚马逊不得不下架了这本书,并向受害者家属表达了歉意。然而,这一事件并未平息公众的愤怒。许多人对皮克顿的判决结果感到不满,尽管警方已经找到了能够证明49人遇害的证据,但据统计,与皮克顿有关的失踪人员高达62人。
面对这样的恶行,人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个泯灭人性的杀人犯,竟然还有资格在有生之年获得假释?这无疑是对正义和公平的极大嘲讽。
三
若你问一个加拿大人:“你们国家最厉害的连环杀手是谁?”他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罗伯特·皮克顿!”没错,这位老兄可是个养猪的行家,但他却自诩为“猪肉加工专家”,声称在自己的养猪场里“加工”了49名妓女,还美其名曰“猪饲料”。如此看来,他俨然一副“加拿大杀人王”的架势。不过别急,强中自有强中手,皮克顿这成绩,在“冠军夫妇”面前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这对“冠军夫妇”呢,就是莱拉和威廉,来自加拿大新斯科舍的一对“传奇”人物。上世纪20到40年代,这对夫妇经营着一家婴儿看护所,表面上是帮助孕妇接生、照顾新生儿,但背地里却干着贩卖婴儿的勾当。而且,他们可不只是贩卖婴儿,更是连大人也不放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至今为止,我们仍不清楚他们到底害了多少人。随着这对夫妇在60年代相继离世,这一谜团也永远无法解开。但据他们的同伙透露,受害者人数应该在400到600人之间。你没听错,就是400到600人!这么多人,他们是怎么找到并下手的?为什么几百条人命就这么白白没了,而他们却逍遥法外?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加拿大历史上那段着名的“黄油箱婴儿”事件,看看这对“冠军夫妇”是如何在人间制造噩梦的。
在1899年的一个清晨,莱拉·卡伦呱呱坠地,降生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的一片土地上。她从小就聪明伶俐,长大后更是成为了一名老师,用知识的力量点亮孩子们的世界。
然而,命运的安排总是那么出人意料。1925年,莱拉遇见了她生命中的那个“他”——威廉·皮奇·杨。这位老兄,虽然年长莱拉一岁,却怀揣着成为一名医生的梦想。可惜,他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也没有行医执照,这让他始终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徘徊。
两人相识后,爱情的火花迅速点燃。婚后,威廉终于考取了推拿资格证,而莱拉也从助产院校毕业,两人终于找到了共同的事业方向。
1927年,这对夫妇回到了新斯科舍,开了一家小小的疗养院。那时候的疗养院简陋得只有四个房间和一些基本的设施,但他们却怀揣着大大的梦想。
令人惊叹的是,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这家疗养院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从一个只有四个房间的小地方,扩展成了拥有五十四个卧室、十四所卫生间的大型妇产医院,还带有一个绿意盎然的花园草坪。这或许是两人当初做梦都未曾想到的吧。
起初,疗养院的生意并不红火,莱拉主要负责给那些为数不多的孕妇接生。但渐渐地,她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在当时的加拿大,未婚先孕和流产都是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一旦被曝光,女孩们就会身败名裂,连家族也会跟着蒙羞。
于是,莱拉和威廉决定调整战略。他们将疗养院改名为“完美妇产疗养院”,专门针对那些未婚先孕的女子。他们在报纸上打出广告:“完美妇产疗养院,母亲和女孩的庇护所,绝对私密。你住进来,生下孩子,然后放心离开,孩子放心交给我们抚养,你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回去继续享受你的好名声。”
这广告一出,立马吸引了大批的准妈妈。莱拉和威廉的疗养院成了名副其实的“婴儿工厂”。他们为每项服务都明码标价,已婚妇女生产加上产后两周的住院恢复费用是75美元,而未婚女子则要支付高达100到200美元的费用。更别提婴儿的尿布和饮食还要额外收取12美元的费用了。如果婴儿不幸夭折,母亲还得支付20美元的葬礼钱,其中5美元用于购买寿衣,剩下的钱则全部落入莱拉和威廉的腰包。
葬礼则由威廉亲自主持。他从杂货店买来那些“可爱的黄油箱”,将逝去的婴儿放入其中,埋葬在父母名下的一处空地上。
疗养院里的准妈妈们平均年龄只有十七岁,她们对莱拉既敬畏又害怕。莱拉身材高大,性格强势且粗暴,总是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女孩们虽然心中不满,但无奈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莱拉手中,也只能忍气吞声。
莱拉和威廉的发家致富之路除了靠开源,还离不开节流。两人奉行着“能省则省”的原则,尤其是在卫生方面更是能凑合就凑合。设备坏了就修修补补继续用;产房脏了也懒得打扫,只要不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就行。他们就这样在“完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那风云变幻的年代,莱拉和她的丈夫威廉在新斯科舍经营着一家名为“完美妇产疗养院”的地方。据说,从1928年到1935年这短短几年间,莱拉亲手接生了148个小生命,但也有12个新生命没能看到这个世界的阳光,夭折在了摇篮里。这死亡率,竟是新斯科舍新生儿平均死亡率的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