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揣着赏钱,满面笑容地回到家中。见到妻子后,他兴奋地把得到赏钱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妻子听后,喜出望外,对丈夫说:“我们今天能得到这笔赏钱,全都是靠了李外郎的指点。我们应该请他过来,分一些给他作为感谢。”
村民觉得妻子说得有道理,于是立刻前往李宾家,邀请他过来分享这份喜悦。李宾一到,那妇人便笑容满面地迎上前来,热情地招呼他进入房间坐下。她准备了美酒佳肴,三人围坐在一起,开怀畅饮。
酒过三巡,那妇人感激地对李宾说:“多亏了外郎的指点,我们才能得到这笔赏钱。我们应该平分这笔钱。”李宾却笑着摆摆手,说:“这笔钱就留在你家买酒喝吧,剩下的我可以拿去放债。”妇人听后,大笑起来。
然而,就在这欢乐的时刻,两名公差突然闯进房间,将李宾和村妇当场抓获。他们被押解到衙门,向包公禀报了妇人在酒席上与李宾的对话。包公听后,眉头紧锁,问那妇人:“你是怎么知道被杀妇人埋鞋的地点的?”
妇人被吓得魂飞魄散,只好如实交代是李宾告诉她的。包公立即审问李宾,起初他还不肯招认,但在重刑拷打之下,只得供出了谋杀朱氏的真相。
接着,包公又追问村妇和李宾为何会来到她家。村妇无法抵赖,也招供了两人通奸的实情。包公将案情整理成文案,判处李宾死刑,将村妇流放远方。念六的冤屈终于得到了昭雪,听到这个消息的人无不拍手称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十二
在河南开封府的新郑县,有个叫高尚静的人,他家有数顷良田,男女老少都辛勤耕作,过着平静的日子。高尚静年近四十,却是个好学不倦的人。他的衣着虽然破旧却从不清洗,食物也从不挑剔,他对人真诚,对物不贪,从不让无益的忧愁困扰自己,也从不让有心之喜动摇自己的内心。
他时而沉浸在书海中,时而以琴酒自娱,欣赏四季的美景,品味大自然的秀丽。他常对妻子说:“人生短暂,就像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如果不及时享受生活,恐怕白发很快就会爬上头,老境将至。”说完,便叫妻子取酒来,两人一起消遣。
正当他们饮酒作乐时,新郑县的官差突然上门,催促高尚静去交秤粮差。高尚静收拾好家里的白银,到市上的银铺去兑换。他得到了四两银子,小心翼翼地藏在袖子里。他想,往年交粮都是里长代劳,但这次包公亲自下令,要求每个人亲自去交。他听说包公为官清正,心生敬畏,于是决定买些牲口、酒水和香烛,先去城隍庙许个愿,等交完粮再来还愿。
在庙里祈祷完毕后,高尚静将牲口和酒水分给了众人,自己也喝了几杯。当他离开庙时,却发现自己袖子里的银子不见了。原来,有个叫叶孔的人一直在暗中观察高尚静。他看到高尚静带着银子来庙里许愿,便起了贪念,悄悄跟在高尚静身后,躲在城隍宝座下。等高尚静一走,他就把银子拿走了。
高尚静回到家才发现银子丢了,他急忙回到庙里寻找,但已经找不到任何线索。无奈之下,他只好写了一份状子,来到包公面前告状。包公看了状子后说:“你的银子在庙里丢了,又不知道是谁拿的,这案子很难查啊。”于是他不准高尚静的状子,将他赶了出去。高尚静感到十分冤枉,眼含泪水地离开了。
包公处理完公务后,心中始终难以平静。他作为百姓的父母官,理应为民解忧,可这次的案件却让他感到棘手。他思索再三,决定亲自前往城隍庙求神问卜。
他恭敬地撰写了一篇疏文,虔诚地来到城隍庙,将疏文焚于香炉内,默默祈祷。祈祷完毕后,他回到衙门,命人点亮灯烛,将几案焚香放在东边,自己则端坐在案前,面向东方,闭目祈祷。
他就这样连续三夜坐以待旦,心中默念着案件的线索和疑点。到了第三夜的三更时分,忽然狂风大作,吹得屋瓦作响。不一会儿,风吹来一物,直接落在台阶下。包公命人拾起查看,原来是一片叶子,叶子上有一个被虫蛀出的小孔。
包公看着这片叶子,心中豁然开朗。他明白了叶子的寓意,也找到了案件的突破口。他吩咐左右各去休息,自己则继续沉思着案件的细节。
这一夜,包公虽然未能直接破案,但他从这片叶子中得到了重要的启示。他知道,只要沿着这个方向继续追查,一定能够揭开案件的真相。
第二天,包公将张龙和赵虎叫到面前,郑重其事地吩咐道:“你们两个,立刻去府县附近的街巷喊话,寻找一个叫叶孔的人。如果有人回应,就马上带他来见我。”张龙和赵虎点头答应,随即离开了衙门。
他们在市街上大声呼喊了半日,终于在东街有人应声而出。那人自称就是叶孔,好奇地问他们有何事相告。张龙和赵虎严肃地说:“包公有请。”于是,他们将叶孔拘到衙门,让他跪下接受包公的审问。
包公目光如炬,直截了当地问叶孔:“几天前,新郑县的高尚静在城隍庙里丢了四两白银,那银子有三片大小不等。他到我这里来告状,说是你捡到的。我也知道这银子是你捡的,并不是偷的。可你为何不把它归还给高尚静呢?”
叶孔见包公判断如神,说得一点没错,只得心悦诚服地招认道:“小人那天在庙里焚香,确实捡到了这银子,但我一直没敢用。既然被相公您发现了,小人不敢再隐瞒。”
包公听了叶孔的口供,立即命令手下押着叶孔回家取银子。然后,他又派人去叫高尚静到衙门来。当高尚静看到那四两白银时,一眼就认出这正是自己丢失的银子,分毫不差。
包公对高尚静说:“你的银子是叶孔捡到的,现在我已经帮你追回来了。你拿三两五钱去交秤粮差,剩下的五钱就给叶孔作为酬劳吧。以后你们见面,不要再有什么芥蒂了。”
高尚静和叶孔都感激涕零,拜谢包公后离开了衙门。高尚静回到家,拿出一些散碎的银两,备办了牲口、香烛和纸钱,专程前往城隍庙还愿,心中充满了对包公的感激之情。
十三
包公正坐在厅堂中处理公务,突然公吏刘厚急匆匆地前来禀报:“大人,门外有个叫石哑子的家伙,拿着根大棒要献给您。”包公听后有些好奇,便让刘厚带石哑子进来。
石哑子进来后,包公亲自询问他,可他却支支吾吾,一句话也说不清楚。旁边的官吏们见状,纷纷对包公说:“这家伙每次遇到新官上任,都会拿着这根棒来献,让官老爷打他。大人您就别费心问他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包公听完后,心里开始琢磨起来。他觉得石哑子这么执着地要挨打,肯定有什么冤屈。否则,谁会愿意无缘无故地挨棍子呢?于是,包公心生一计,他让手下用猪血把石哑子的屁股涂得红红的,然后给他戴上长枷,让他在街上示众。同时,他还暗中派了几个士兵去打探消息,如果有人为石哑子喊冤,就把他带到自己面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