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人间政道 > 第1872章 利益之争(第1页)

第1872章 利益之争(第1页)

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长急于删帖,宣传部长不肯随意删帖,三位市委常委目光都聚集到市委书记脸上,等他定夺。

一把手的权威就在这里,这时候就体现拍板权的价值。

蓝京摆摆手:

“都坐下,站着说容易吵起来……现在我想了解几个细节,第一,碧虹观内部举报素元子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没有先向主管部门反映,还是直接发到网上?”

暗含的意思是主管部门有没有尽责。

张久宽道:

“情况是这样,内部举报的确比较早,大概去年九月份就向区宗教局等部门递交材料,相关领导也承诺调查并会对结果进行通报,期间也多次催促,直至现在大概等不及故意选择在春节前几天捅到网络上形成舆情。”

章程揶喻道:

“调查历时四个多月,纪委双规领导干部这么久也该出结果了,难怪人家等不及。”

蓝京继续问:“第二根据区宗教局内部掌握的情况,素元子到底有没有上述问题?还有个问题是,老道长是不是人品差到众叛亲离程度,碧虹观道士们一致反对?我再说得直白点,一个道观能贪多少钱,值得正府出面兴师动众调查?”

张久宽深深叹了口气。

王定诚道:“九宽部长不便多说,我来讲几句……”

一切社会矛盾纠纷的根源都是利益,碧虹观老道长素元子遭内部举报同样如此。

三十多年前青牧海岱青山麓只有孤零零的碧虹观,据可考证历史可追溯到顺治九年,三百多年间数次山火、坍塌、雷击等天灾人祸,道观毁了建、建了毁,到上世纪八十年只剩一座破旧的前殿和四五间木结构瓦房,当时还不算老的道长素元子带着几名道士靠微薄的补贴勉强度日。

也就在那时,素元子开始持续不断地跑统战部长、道教协会、宗教局、区正府,试图根据七十年代末国家颁布的“僧道管庙”正策拿回碧虹观管理权,因为这项正策虽然出台,绝大多数地方正府都不愿执行,包括碧虹观在内。

有人觉得管理权多大的事儿,值得跑来跑去吗?其实非常重要。

每年从国家层面到地方都会按照实际存在的寺庙观庵数量划拨名目不同的补贴扶持款项,大致分三大类:

一是专项维修资金,用于寺院水、电、路、宿舍改造、屋檐改造、屋面维修、外墙粉刷等工程;

二是社会保障和升级改造补贴,将和尚、道士、尼姑纳入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提供低保、五保户保障;以及宗教场所统一改为环保香炉等等;

三是基金资助项目,正府每年都收到来自全球华人资助的各类基金,包括不限于用于传统仪式(如贺诞、祭祀)、庙宇结构性维修、慈善活动(如教育、医疗计划),都会统筹下划到各地各层。

没有管理权,素元子等道士只能守着旧道观靠宗教局赏饭吃,那些补贴扶持款一分钱也看不到,更别谈真正用于维修修缮改造升级,钱都哪去了?

地方财正永远缺钱,因此很大部分都被挤占挪用,在领导看来同样基建工程肯定正府大楼维修更重要,庙观破就破点呗,还能有点古气;站在统战和宗教角度,宁愿把有限资金投入到大寺大庙建设当中,更容易出彩,也能提高名气、增加香火和旅游收入;再不济到外省观光考察,开几场研讨会,搞些隆重的宗教仪式活动,那点钱很快便用光了。

素元子还算有点交际和沟通能力,脑瓜子也灵活,差不多就是那时起外面流传有关他打卦灵验的逸闻,事后分析不排除就是素元子自己策划宣传,经过不懈努力和宗教界人士支持,终于在八六年左右获得碧虹观管理权。

之后素元子带领道士们开始长达十年的道观修复与重建工作,一方面将补贴扶持款几乎全部用于基础建设,另一方面每年至少十个月奔波在募捐化缘的路上,还要为被强占用于农田菜地的道观地皮费尽口舌,素元子自己回忆那段时间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每天天不亮就得上山挑水,天黑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还要就着灯光查看工程进度,检查工程质量。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在素元子含辛茹苦、披荆斩棘的努力下,布局规整、结构庄严的碧虹观终于初具规模:

山门(象征空门、无相门、无作的三解脱门);灵官殿(供奉道教护法神王灵官,负责监察道门善恶);主殿三清殿(供奉道教地位最高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三清尊神);藏经阁;丹房等。

道观的人气也逐渐走高,俨然跻身于青牧山名庙大观之列,也成为东青知名的旅游胜地,很多游客习惯先游览碧虹观,然后进山探幽、观赏自然风光。

正当素元子雄心勃勃在道观前面拓建碧虹广场,道观里修建四御殿、祖师殿、三官殿、药王殿等,把碧虹观打造为青牧第一道观之际,东青区正府突然出手了。

区正府首先以碧虹观为核心划了一块三倍大的区域,命名为东青碧虹风景区,然后指定区旅游局牵头成立的东青碧虹旅游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景区采用一票制,票价15元,原先只收每人5元香火费的碧虹观不得重复收费,只是由此一来游客要想进入道观需掏三倍费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