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已近中午,不少村民扛着农具往家赶,准备生火做饭。
不远处,几个穿着打补丁蓝布褂子的婶子结伴走着,胳膊上挎着竹篮,里面装着刚割的野菜,一边走一边唠着家常。
看到顾从卿他们几个陌生面孔,婶子们齐刷刷停住了脚步,眼神里带着好奇和审视,上下打量着这几个城里来的知青。
一个胖婶子眯起眼睛,目光在他们的衣服上打转。
另一个梳着发髻的婶子则拉了拉身边人的衣袖,几人凑在一起,嘴唇动着,声音压得很低,不知道在嘀咕些什么,脸上还带着几分微妙的笑意。
顾从卿见状,挑了挑眉,心里了然——这偏僻村子里来了新人,难免会引起围观。
他转头看向李广,用眼神示意了一下。李广向来活络,立刻心领神会,脸上堆起笑容,快步走上前去。
“各位婶子好,”李广的声音透着几分客气,“我们是新来的知青,刚到村里。
想问问咱们村里有谁家能做木工活吗?
我们想打几个箱子放东西。”
婶子们这才停止了嘀咕,那个胖婶子往前站了一步,上下打量了李广两眼,开口道:“哦,是新来的娃子啊。
做木工活?
村东头的老王家会点,他以前在镇上学过几天木匠活,打个柜子、箱子啥的还行。”
另一个婶子补充道:“不过老王家今天怕是没空,他男人去山上了,得等傍晚才回来。
你们要是不急,晚点再去问问。”
李广连忙点头道谢:“谢谢婶子们,不着急不着急,我们就是先问问。”
胖婶子又笑了笑,眼神往顾从卿他们几个身上扫了一圈,问道:“你们就是昨天后半夜才到的那几个知青吧?
听大队长说你们从公社走了六个钟头,可把你们累坏了吧?”
“可不是嘛,”秦书在一旁接话,揉了揉腿,“现在腿还疼着呢。”
婶子们听了,脸上露出些好笑的神色。
梳发髻的婶子笑着说:“这路是远,委屈你们这些城里娃了。
到了咱村就是一家人,有啥难处尽管开口。”
顾从卿站在后面,没说话,只是默默听着,眼神平静地观察着婶子们的神情。
谢过婶子们后,五人继续往前走,身后还传来婶子们的议论声,隐约能听到“城里来的”“细皮嫩肉”之类的字眼。
李广回头看了一眼,笑道:“这村里婶子还挺热心。”
顾从卿淡淡道:“先找地方熟悉熟悉,傍晚再去老王家。”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让人信服的沉稳,几人听了,都点了点头,跟着他继续往村子深处走去。
他们一路往村东头走,顺着刚才婶子们指的方向,很快就找到了老王家。
那是一间看起来还算整齐的土房,院门口堆着些劈好的柴火,院墙头上爬着几株豆角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