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先生,您好,我是李皓,久仰您的大名,今日特来拜访。”李皓恭敬地行礼。
陈明德抬起头,看了李皓一眼,目光中带着几分审视:“你说找我有事?还事关中医传承,到底是什么事?”
李皓便将自己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包括自己想要通过师承方式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以及在心外领域对中医针灸结合治疗的想法。
陈明德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李皓。
等他说完,陈明德放下手中的医书,缓缓说道:“中医之道,博大精深,岂是轻易就能学懂的。
你就算是心外的大专家,但中医与西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就有这个本事?”
李皓笑着回道:“打铁还需自身硬,正是因为我有这个本事,所以才敢来找您帮忙的,要不咱们比试一下。”
陈明德有些吃惊地看着李皓,眼中闪过一丝意外:“你要和我比?”
李皓目光坚定,直视着陈明德:“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如果我这本事能入得了老先生法眼,希望老先生能帮我这忙?”
那个之前带李皓进来的年轻人,此时就有些不服:“你还真是猪八戒打喷嚏——好大的口气!老师是你能碰瓷比试的。”
李皓不恼不怒,脸上依旧挂着从容的微笑,回应道:“小兄弟,没有本事的人说这话,自然是狂妄自大,可我就不一样了。”
陈明德微微眯起眼睛,心中对李皓的胆子多了几分好奇。
他抬手示意年轻人不要多言,而后对李皓说道:“好,既然你如此坚持,那便比上一比。
不过,这比试的规则与内容需由我来定,你可敢应?”
李皓毫不犹豫,回答道:“陈老先生但说无妨,我都没有问题。”
陈明德站起身来,在药圃间踱步思索片刻,而后说道:“这第一比,便是辨药,这也是最简单的,你需在不看、不碰,仅闻味道的情况下,准确说出其名称、药性、功效,以及常见的配伍禁忌。
这第二比,是诊断开方,上午便会有病人过来,你我分别为其诊断,然后各自开方,最后以治疗效果和方剂的精准度来评判高下。
第三比,则是针灸,我要看一看,你这吹嘘的天火乱坠的针法,是不是真就名副其实。”
李皓自信回道:“陈老先生,我没有异议,就依您所言。”
陈明德微微颔首,随即走到年轻人旁边,跟他吩咐了几句。
年轻人听后转头瞪了李皓一眼,便离开了后院,跑回到药馆去了。
不多时,他就手捧一个精致的小木盒走了出来,放在石桌上,轻轻打开,一股混合着多种草药气息的独特味道瞬间弥漫开来。
顺带还略带嘲讽道:“要不要我帮你降一点难度,一样一样拿给你闻?”
李皓轻轻摇头:“倒也不用这么麻烦,就这么闻吧。”
说罢,他深吸一口气,缓缓闭上双眼,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那木盒散发的气味上。
瞬间那复杂的气味就在他脑海中逐渐拆解,化作一个个熟悉的草药形象。
片刻后,他睁开眼睛,有条不紊地说道:“第一种,是薄荷,其性凉,味辛,归肺、肝经,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之效,常与菊花、金银花配伍,用于治疗风热感冒,但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第二种是藿香,性微温,味辛,归脾、胃、肺经,能化湿醒脾、辟秽和中、解暑发表,多与佩兰、紫苏搭配,用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腹痞闷等症,阴虚火旺者需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