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一年多的时间。
相应的,专辑销量下滑了一点,不过,下滑的不多,他的第二张、第三张专辑至今仍然挂在日本的Ori专辑销量榜上。
每周卖个一百到几百张不等。
总有人十八岁,总有人入坑摇滚乐,混了那么多年,去了欧美不好说,在亚洲地区,爱好摇滚乐的歌迷,基本都听过他的名字。
很多杂志、乐评人、网友都把他的那几张专辑列入‘必听’榜单。
但。
像李杰这样的歌手只是个例,大部分歌手都是亏本做专辑,如果,如果不是彩铃挽尊一波。
唱片公司的塌方还要来的更快、更猛。
对于很多路人,或者浅层歌迷,让他们花一块钱、两块钱买一首歌,可能很难。
不过,让他们花钱买一手彩铃,很多人都愿意。
彩铃是可以听的!
让别人听见!
这就能提供情绪价值,别小看这一点,很多人都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
别人没有彩铃,你有,这就是情绪价值!
眼下,多少内地唱片公司是靠着彩铃收入活下去的,多,太多了。
包括麦田这样的国内头部公司都得靠彩铃养活。
彩铃市场的规模有多大?
且不提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单单给他们提供服务的SP公司都诞生了两家上市公司。
04年3月,掌上灵通以彩铃、IVR(互动语音应答)、移动广告和音乐下载业务,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四个月后,空中网也以短信、彩信、彩铃、服务等业务,前往阿美莉卡上市。
两家公司的主要营收都是彩铃,单一模块收入占总营收的30%以上。
从营收也能看出来,他们能上市,靠的就是彩铃业务。
在他们之外,还有一家名为华友世纪的公司,也在筹备赴美上市。
能诞生出三家赴美上市的公司,可以想一想,彩铃业务的利润有多大?
确实大!
一般而言,一首彩铃的收入,三大运营商只会抽成20%左右,剩下的八成由这些SP公司和唱片进行分成。
这八成双方是六四分成。
六成是人家的,唱片公司只有四成。
唱片公司拿到这部份钱,最后才会跟歌手分成。
国内的词曲作者不参与分成。
如果版权是公司的,歌手本人的分成也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