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的,产品力的搭建需要长期投入,投入高,见效慢是它的缺点。
有缺点就有优点。
这条路走得更稳当,一旦走通,长尾效应相当的可观。
就在李杰忙着开拓国际市场时,顺洋内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分家了。
这次是真正的分家。
陈星俊继承了顺洋重工、顺洋建筑、顺洋化工三块业务,正儿八经的继承,需要交税的那种。
虽然这三块业务不是顺洋最核心的产业,但继承税也是天价。
即使陈荣基之前有所准备,那些钱还是无法足缴。
最后。
陈星俊还是走了贷款路线。
向银行贷款,用名下的股份作为抵押,而担保方是奇迹公司,或者说陈道俊。
这次担保,陈道俊并没有觊觎股份的意思。
真正的纯绿色担保。
随着陈星俊的独立,顺洋集团内部对下一代接班人再无异议。
妥了。
肯定是陈道俊。
不论是继承顺洋也好,还是买下顺洋也罢,等陈养喆百年之后,掌舵顺洋的,肯定是陈道俊。
那些老臣、股东,也一个个向陈道俊积极靠拢。
眼下大权在握,继承之路再无阻碍,陈道俊想买下顺洋的心思也越来越淡。
毕竟。
买下顺洋需要很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