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里,王千原第一时间翻起了本子。
回来的路上,他其实简单翻了一遍。
本子挺有意思。
钢厂的下岗职工。
男主角还有一点点文艺细胞,会拉手风琴,下岗之后,迫于生计,婚丧嫁娶,什么都接。
文艺青年?
继续看下去,王千原的眉头越皱越紧。
这个角色,不好演啊。
很平。
没有什么爆发的戏。
这样听起来似乎有点反直觉。
没有爆发戏,不是很好演吗?
确实。
对于什么giegie,姐姐,什么什么宝之类的而言,类似的本子,难度骤降。
但。
对于正儿八经的演员来说,却是极难的。
太考验演技。
因为这违背了一些表演法则。
简单来说,一场悲伤的戏份,如果涉及一些动作,再哭得精彩一点,观众就能通过这些动作,察觉到演员的情绪。
哦。
原来是悲伤啊。
然鹅。
如果什么动作都没有,也不哭,如何让观众察觉到情绪?
难!
非常难!
虽然难了一点,但王千原却兴致勃勃。
这种戏,演起来才过瘾啊!
什么哭戏?
那不是演员的基本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