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不难。”
李杰直言道:“但短时间内,估计不行,这次对抗赛,应该能抽冷子多赢几场。”
“嘿嘿,要是能赢个日本九段就好了。”
马小春兴奋的搓了搓手,他现在特别想跟小日子的高段棋手下几场。
最好多赢几场!
尽管中日对抗赛赢了没钱,但这对局会关系到定段。
酝酿许久,国内终于要出段位了。
初次定段除了比赛之外,还会参考棋手的过往战绩,尤其是外战。
举个例子,以李杰和马小春为例,如果他们在定段赛上成绩相同,最后的定段结果,李杰一定会比他高一段。
因为李杰在东亚英才杯是全胜战绩。
七场外战全胜!
这是大大的加分项。
起步至少是四段往上。
再加上全国围棋联赛甲组第一,只要李杰在定段赛没有发挥至少,第一次定段最低也是六段。
七段也不是不可能。
至于八段、九段。
那多半不太可能。
因为他的公开对局次数太少。
“如果遇到一些比较弱的九段,也不是不可能。”
站在客观的角度,马小春现在的棋力保底有个六、七段,状态好的话,赢一赢九段,也不是没机会。
如果掏出日本不太熟悉的新定式,赢棋的几率更大。
不过。
要是对上日本的超一流棋手,即使有迷你中国流加持,马小春应该也赢不了。
毕竟,决定一盘围棋胜负的是综合实力。
双方差距不大,新定式的加成高,如果差距巨大,新定式也不是万能灵药。
另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