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懂NS方程,又要懂生物学,横跨数学、物理、生物,这样的人,学术界并不是没有。
只是数量不多,有名的大牛、小牛,范围就更窄了。
真算起来,他们彼此之间,大概都互相认识。
虽然这么做有违‘盲审’的规则,但没办法,就那么多人,不找他们审,还能找谁?
何况,像这种级别的成名人物,多少都会爱惜羽毛,不会胡乱瞎评。
……
三天后。
李杰收到了《自然》杂志的消息,论文通过了杂志社的内部评审,已经进入同行评审。
其实,杂志社内部评审很容易通过。
只要是有名有姓的学术达人,直接平蹚。
真正难得是同行评审。
这阶段,短则个把月,长则三个月半年,那都很正常,像是比较重磅的论文,迟个一两年,那都正常。
转眼间,两个月过去。
《自然》那边还是没有动静。
倒是在一些论坛上,关于李杰那篇论文的讨论比较多。
这么长时间过去,该看懂的人,那都看懂了,看不懂的人,依旧看不太明白。
综合女娲收集来的信息,正面消息远远多过负面。
那些负面消息,很多都是来自于那些一知半解的人。
论坛嘛,又不是实名制。
在键盘侠眼中,李杰再牛逼,那也只是还行,或者‘差点意思’,在部门种族主义者那里,骂声一片。
正儿八经的学术圈内,评价都很不错。
现代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就在个人专栏中盛赞了这篇论文。
开创性的研究!
还有一部分知名的科学家,尤其是生物学方面的,纷纷给出高度评价。
毕竟,像李杰这样精通三大领域的科学家太少了,NS方程在生物学界的应用,有没有人研究?
有!
但远远没有这篇论文来的深入,来的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