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陈大年那小子有渠道,大年比陈大光小两岁,两人是同村,先后一块下海。
作为陈家村下海的先锋,他们关系不错。
虽然平时很忙,但还是不忘互通有无。
那小子也是混得风生水起,资产不说百万,五十六万,应该是有的。
相较而言,大年比他更低调。
陈大光好歹买了一辆摩托车,那小子买的摩托车从来没有骑回过村里,都是在外面用。
而国外市场,陈大光自己就有渠道。
过去这两年,他一直深耕海外渠道,两年下来,英文说得比他上大学时还要6。
基本能无障碍交流。
倘若没有渠道,陈大光哪敢随随便便就砸上上百万?
那些钱,也是一分一毛挣来的!
在正式承包之前,陈大光还特地回了一趟乌义,向李杰请教到底能不能承包。
毕竟,他承包只有经营权,没有所有权。
万一厂子盘活了,然后又变卦,岂不是白忙活了一场?
李杰给他的建议只有一条。
胆大心细,放手去做。
渠道为王!
只要核心客户掌握在他自己的手里,不论厂子怎么变,陈大光都能东山再起。
李杰的建议给他吃下了一剂定心丸。
乌义县。
收到陈大光的来信,李杰没有给他继续回信。
这小子,已经长大了。
虽然在爱情上吃了闭门羹,但老天爷给他关上一道门的同时,给他开了一扇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去年,巧姑结婚了。
那一夜,陈大光跑到李杰这边,嚎啕大哭。
过去这些年,陈大光一直没有放弃追求巧姑,然而,巧姑对他却一点感觉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