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却分成了很多团团伙伙,基本上是以村落为单位,虽然大家名义都是一家人。
内里却有很多家。
像陈家村这边,虽然有人心动温城那边挣钱多,但真正付诸行动的人却是一个都没有。
组织严密。
很快。
那些回乡的大学生们也加入了‘创业’大潮之中。
有了这股生力军的加入,陈家村的袜子生产事业,进行的更加顺利。
毕竟,这批大学生什么专业的都有。
有懂外语的,脑子活络一点,能想到以后可以试着搞搞出口。
一旦创汇成功,那待遇完全不一样。
这年头,国家太缺外汇了,任何一家能够创汇的企业,都是当地的宝贝疙瘩。
也有懂机械的,知道一些原理,价格也懂,跟着一块走访,能砍价,能买对货。
物尽其用,人尽其能!
如果说陈家村之前的工作效率是1,那么现在至少是3!
看到那些孩子们一个个讲得头头是道,谁家的孩子,谁骄傲。
这些改变,又促使村民更加重视教育。
如果不上大学,哪有那么多本事?
那些写满‘鸟语’(英文)的书,谁能看懂?
村办企业的事,李杰没有参与,既然是村民们的事,那就交给他们自己解决。
跟小雷家相比,陈家村的条件好了太多。
那么多大学生帮忙,如果连个小小的村办企业都办不好,那真是白读了那么多书。
白在李杰那上了那么多课!
在筹备过程中,骆玉珠见识到那些大学生的能力,心中又羡慕,又自卑。
不愧是大学生。
好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