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纳虽然在96年正式收购了飞碟唱片,但过去这两年,华纳飞碟的日子,并不好过。
集团的人事变动,带来了不可抑制的影响。
去年,华纳飞碟的营业额,以及市场占有率,一度排到了几大唱片公司的末尾。
不少歌手,纷纷同华纳解约。
华纳是全球性的巨头,没错,但大中华区和英美地区,不论是语言环境,还是文化,都有着明显地区别。
水土不服的情况,不止是华人之于英美地区。
英美那边的流行文化,也未必能在大中华区流行得起来。
因此,经历了两年的阵痛期,华纳总部决定转换策略,从科艺年代挖来了周建民。
不止如此,华纳总部还给了周建民极大的支持。
而今,周建民只要不是提那种太过分的条件,华纳总部都会支持。
当然。
支持也是有限度的。
如果周建民能够止住华纳飞碟的颓势,后续的支持,一定不会少,而且还会持续加大。
然而,周建民若是栽了跟头。
别说支持,卷铺盖走人,也不是不可能。
对周建民来说,入主华纳飞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继任后,他的目光没有放在香江。
香江的娱乐产业发达,是无可争议的,但香江那边毕竟是粤语区,碍于语种的关系,受众有限。
至少在唱片销量上是这样。
销售数据,不会撒谎。
国语唱片的销量,就是比粤语唱片要高。
所以,周建民的注意力都在大陆、台省以及新城等国语流行区。
尤其是内地。
周建民能坐上华纳飞碟一把手的位置,背后不可能一点支持都没有。
华纳有意进军大中华市场,这在华纳高层,不是什么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