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玄之领着陈青兕进了虞家学塾。
虞家学塾又跟孔家书塾不同。
如果说孔家书塾重礼,虞家学塾就是重性,修身养性的性。
虞家学塾里的学生学的知识都是大差不差的,但虞家学塾这里有专门练字养性的课程。
华夏数千年,一直以毛笔书写。
练毛笔字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尤其是练好毛笔字,更是如此。
能够静下心来练字,确实是难得的养性方法。
陈青兕对于虞家学塾,也很满意。
学礼,养性,各有千秋。
陈青兕一时间也不知如何选择,最终决定去最后一家,西城的颜家学塾去看看。
陈青兕递上拜帖,颜育德、颜万石两位堂兄弟一起出来迎接。
两人对于陈青兕的态度并没有如孔安、陆玄之那般热忱,反而有些惊疑,不知所以。
直到陈青兕说明来意:“家中长子已到蒙学之龄,听颜家学塾之名,特来拜访。”
颜育德、颜万石这才放下担忧,热情的将陈青兕请入书塾。
相比孔家书塾、虞家学塾的生员充盈,颜家学塾就冷清多了。
孔家书塾、虞家学塾各年龄的生员加起来少说有上百人。
而颜家学塾不过一起加起来也不过四十余人,尤其是从生员的衣着打扮看来,少有达官贵胄之后。
陈青兕倒不在意这些,他想知道颜家学塾的风格如何。
陈青兕一时间竟没看出来,颜家学塾生员虽少,但学习氛围却一点都不输于孔家、虞家学塾,只是他并未看出颜家学塾的特点。
直到路过一间教室,听到里面的先生竟在讲数术,堂下的童子也听的十分认真。
陈青兕侧耳细听,先生讲的是《九章算术》。
颜育德见陈青兕如此,忍不住道:“陈先生乃当世文坛泰斗,竟对数亦感兴趣。”
陈青兕说道:“在下有些偏科,并不擅长此道,却也知数乃经国大道,只是常为人所忽视。却不想贵学塾有专先生传授此道。”
颜育德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他其实并不怎么喜欢数,但祖上是这么安排的,他不敢违背祖训。
颜万石却道:“陈先生有所不知,家族之推公教学方式略有不同,他反对士大夫饱食终日、轻视技艺,提倡‘实学’,说学子不应只读孔孟,得学经世致用的知识,如数术、如农学等。他在《颜氏家训》中强调,万事万物皆为师表,学以致用是根本。治一经可弘圣人之道,不分贵贱。”
陈青兕听得不住点头,说道:“之推公,这一番话,可谓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