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哭大闹……
哭得是撕心裂肺,嗓子都哑了,怎么劝都是无用。
陈青兕气得真有将他回炉再造的念头……
每每看着电灯泡一样的乖儿子,陈青兕是又疼爱又气恼,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天陈青兕应邀至英国公府商议封禅之事。
这也是李治决定封禅之后,几个封禅使的第一次会晤。
陈青兕对于此次封禅很是重视,特地提前了两刻钟,抵达英国公府。
毫无疑问,他是第一个。
李绩一如既往地谦逊客气,面对陈青兕的到来,他也是亲自来迎。
陈青兕立刻做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说着客套的话,一并至会客厅说话。
李绩文武双全,但他极少涉及政事,以军略为上。
陈青兕在百济多经战事,也有了一定的经验,两人话题也围绕军事展开。
陈青兕请教了一些问题,李绩经验丰富,什么战场局势没有见过,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对于陈青兕在高句丽使用的手段,李绩也很感兴趣。
经济封锁,政治胁迫,不战而屈人。
李绩看着面前这位侃侃而谈的青年俊杰,心中暗思:“太宗陛下,朝廷多了一位这样的俊杰,您亦可含笑九泉了。”
即便李世民离世多年,李绩这样的老臣对于那位天可汗,依旧深切怀念。
甚至可以说,他一直混迹庙堂,不愿告老致仕,就是为了等到攻打高句丽的时候,能够披甲挂帅,以完成太宗皇帝未完成的夙愿。
却不想太宗皇帝未完成的夙愿,就在面前这位青年俊杰手上完成了一大半。
就现在高句丽的情况,等他们分出胜负,李绩都不太愿意自己领兵去战了。
杀鸡焉用牛刀。
这种送上门的功绩,以李绩现在的资历都不屑去看的。
面对陈青兕,李绩是由衷的高兴与欣赏。
很快随着约定的来临,李元礼、许敬宗也先后抵达。
四位封禅使分左右入座。
面对李元礼、许敬宗,陈青兕自然居于末席。
李绩这位封禅使其实就是一个甩手掌柜。
人有专攻,李绩的能力并不表现于礼法。他武将出身,固然是智勇双全,这智也多体现于智慧,而不是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