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璞赶忙跪地磕头拜道:“愿听薛将军差遣。”
薛仁贵当即让人将已经拆开的信交给邓璞,让他看信翻译。
信中内容正是关于渊盖苏文的身体情况。
薛仁贵眼中闪着光,高句丽唯一可虑者,唯有渊盖苏文。
如今他中风不能理事,岂不等于可以总攻了?
尽管这些日子,薛仁贵在辽东一带,纵横无忌,累积了不少功绩也闯下了不少威望,可终究没有灭国之功。
说出去,丢人啊!
薛仁贵当即便将高句丽的情况带回了营州。
程名振得到消息,当即激动了。
程名振年岁已高,已经到了致仕之年,一直撑着就想在最后时刻,捞一个灭国之功。
渊盖苏文这一倒下,高句丽还不是泥捏的?
程名振为人稳重,并没有立刻上表李治进攻高句丽,而是发动人脉确认情况。
得到确切的消息,程名振这才修书上表,趁着高句丽动荡的时候,出兵灭之。
程名振的上疏通过兵部转到宰相手上,再由宰相送到御前。
看着程名振的上疏,原本精神有些萎靡的李治,眼中闪过一丝期望。
李治已经决定封禅了,只是在选择黄道吉日,还要让四方酋长国王能来参加的都来参加。
他要办一个前无古人的封禅大典,连同他父亲的那一份遗憾都要加入其中。
然高句丽未平,却是他们父子两代人的遗憾。
能够在覆灭高句丽以后封禅,那自然是最好的。
可李治不敢等,他怕等着等着,跟自己父亲一样,连封禅都没有时间。
现在高句丽内部竟然出现了问题,陈青兕居然设谋“除去”了渊盖苏文……
那岂不是意味着,他有望在封禅大典举办之前,收到高句丽覆灭的消息?
李治越想越是兴奋。
既然决定要办一次前无古人的封禅,自然需要不少时间。
此刻动兵,大有可能。
李治正想召见宰相们商议此事,话还未出口,却愣住了。
他拿起程名振的奏疏,看着关于渊盖苏文气中风的原因。
“是陈卿设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