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良边走边说,黄明哲和林子阳则是乖乖低头挨训。
没办法,实在是无力反驳什么。
那幅字,他们都看了,确实是太漂亮了,人家实力和年龄就摆在那里,不服不行。
黄国良简单训了两句,以作勉励,便没再多说什么了。
其实他心里面很清楚,就唐远那种境界,根本不是普通人努力所能达到的,那得有着超高的天赋才行。
天才,确实是需要汗水来铸就,可却绝不能只有汗水。
……
很快,众人便来到了黄熙的书房。
唐远这面刚踏进书房,便看到了悬挂在墙壁上面,他上次赠给黄熙的《忆秦娥·娄山关》,那幅字被精心装裱了起来,看起来可谓是格外的赏心悦目。
“这幅字是不是也是小唐写的?”
陈松端详片刻后,虽然句式是疑问句,但言语间却是充满了笃定的语气。
“没错。”
黄熙没有否认,笑呵呵地应了下来,随后看着唐远说道:“小唐,笔墨纸砚都在桌案上,你随意发挥吧。”
唐远闻言,微微颔首,随即快步走到桌案前,取出一张上好的宣纸平铺在桌案上,紧接着他拿起一支毛笔,轻轻慢慢地蘸着墨水。
与此同时,那种巍峨如山的宗师气度,在他的身上缓缓弥漫开来,看得赵崇南、陈松等人都是眼皮直跳。
这种宗师气度出现在年仅24岁的唐远身上,着实是有些不可思议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离谱。
现场一片寂静,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大约十几秒后,唐远整个人动了起来。
……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第一首诗,唐远书写的是王维的《终南别业》。
这是王维晚年的作品,那时官至尚书右丞,职务不小,可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看到了仕途的艰险和丑恶,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过着自然闲静、悠闲潇洒的归隐生活。
对于这首诗,唐远向来是很喜欢的,其中他尤为喜欢那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跟他现在的心境,其实是非常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