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文件首页的规划图,张卫东呼吸不由一滞——以中海为龙头,串联苏浙皖三十个高新园区,规模远超当年鹏城特区!
张卫东以自己这个重生者的角度来审视,他也不得不承认,国家领导人的高屋建瓴和高瞻远瞩!
当然了,长三角是华国通向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顶层设计者能够想到在这里,打开科技的缺口,那也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国家将科技特区设在这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里有着全国最丰富的资金来源,有着最敏锐的眼光,和最智慧的大脑!
如果没有这样一块各方面资源都极其丰富的好土壤,科技是很难飞速发展起来的!
要想像张卫东这样随便一个想法,只要说出来就能实现,可能性几乎为零。
因为,一般来说,创新的东西,很难短时间内得到别人的认可,而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任何庞大的计划,都会胎死腹中。这就是最悲哀的事情。
所以,看到国家领导人在他之前就提出了这样的设计,张卫东没法不激动。
“太有必要了!”他脱口而出,“M国有硅谷,樱花国有筑波,我们早该打造自己的创新极核!”张卫东的钢笔竟然不自觉地开始在纸上勾画:“建议把江城也纳入辐射圈,这里既有重工业基础又有‘智慧农业’示范田……”
大长老并没有阻止,而是笑着,饶有兴趣地看着他涂鸦:“具体说说制度创新吧。”
毕竟,科技特区是国家第一次提出,完全没有这样的范本可以参照。
张卫东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低头沉思了半分钟。
这半分钟的时间,并不是张卫东思考答案的时间,他是在用这半分钟,梳理自己关于科技特区的一些构想,以便能给大长老一个更加清晰的轮廓。
当他再次抬起头来的时候,双目炯炯。
“第一,建立‘科技护照’制度,让人才在特区内自由流动;第二,设立国际专利快速通道;第三……”张卫东侃侃而谈,突然意识到什么,赶紧刹车,歉意的笑道,“抱歉,首长……我越权了。”
“没关系,继续。”大长老眼中闪过赞赏,“今天就是要听你天马行空。”
两小时后,秘书第三次敲门提醒日程,大长老才意犹未尽地合上笔记本:“盛世科技准备在特区投多少?”
“首期两百亿。”张卫东毫不犹豫,“但我有个请求——希望允许外资参与‘微讯’项目,用市场换技术。”
“哦?”大长老挑眉,“你们不怕核心技术泄露?”
“我们量子加密有三重保护。”张卫东自信一笑,“再说,只有参与全球竞争,才能真正变强。”
临别时,大长老忽然问:“听说你在江大演讲时遭遇刺杀?”
“一个小插曲而已。”张卫东风轻云淡的笑着说道。
老人拍拍他肩膀,声音忽然低沉:“卫东啊,你知道为什么选你搞特区吗?”不等回答便自问自答:“因为你这颗脑袋,比一个装甲师还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