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里的酱菜厂没了,竞争者也被抓了,王保和觉得一切又恢复了风平浪静,日子也好过起来,便找上了杨美娇。
“小杨,那机器还急着进回来吗?”
杨美娇点头,“场长,我知道这段时间大家伙都累坏了,可我还是想起新厂房,进新机器。”
她把心中所想,和长远计划说了。
王保和听了之后,点了点头,“你是对的,行,叔听你的,把红利先分了,大伙拿到钱了,干活的积极性就高了,盖厂房,进新机器。”
十月二十号这天,育苇场正式通电、通电话线了。
王保和趁热加把柴,告诉全场乡亲一个好消息,场里决定提前分红利了。
紧随其后的,便是在上冻前,场里要快速起新厂房,因为封袋机占地大,原厂房不够用,这边他们南下订机器,场里由王保和组织快速起房。
转眼又一年春节。
一九七七年的这一年杨美娇没有回家,她给父母邮回两箱育苇场的年货,自己则带着厂里的产品向省城进发开拓新市场去了。
她要推广厂里的产品到更多的地方,只要有销路,有订单,才有大把的钱赚。
杨美娇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年后的订单像雪花一样飞进厂里。
酱菜厂的工人早就忙不过来了,收菜的人都雇了十个,加上三班倒的工人,年轻主要劳动力都用上了。
到了春种,王保和又犯难了。
为啥,育苇场的年轻人都太忙了,忙的都没时间去种地了。
不得以,他又开了一次会。
全场大会已经很少开了,场员忙,他这个场长也忙,实在是迫在眉睫了,他才组织开会。
“乡亲们,经过一年的变化,咱们场的生活和以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好生活的改变也迎来了难题,今年的春种没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