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这种地步,情况已经很清晰了。
太平江口设有暗桩,而且彼此心知肚明!
次日,趁着距离落潮还早,杨幺率领大明水师,进入太平江口拔除暗桩。
安南水军杀来,被打得大败而逃。
又过数日,杨再兴、杨幺沿着太平江,率军来到武安州城。
太平江太窄太浅,大型海军舰船进不来,能过来的都是小型舰船和商船。
杨英珥也带兵回来了,留下一万大军驻守谅山,带着三万大军防守武安州。同时紧急从大黄册征兵,征发了一万农兵协助作战。
城内安南守军四万。
城外只有杨再兴的六千人,以及杨幺的海军陆战队一千人。
一味死守属于下下策,杨英珥作为宿将,带着两万兵出城试探。
他派了五千兵出战,其余部队负责掠阵。
杨再兴只派出三千人,交战仅仅十多分钟,安南军队就扛不住火器鸳鸯阵而溃败。
杨英珥派遣部队上前接应,就在此时,太平江上的大明舰船,突然朝着杨英珥的中军开炮。
之前两国海军交战时,大明海军一直在隐藏火炮射程。
杨英珥万万没料到,火炮居然能打那么远。
安南军队的中军大乱,杨再兴和杨幺趁机全军杀出。
杨英珥麾下部队争相逃跑,被明军斩俘近万人,还有数千兵溃散于郊野。他只带着两三千兵,狼狈逃回城中不敢出来。
城内的安南守军,直接损失近半。
杨英珥吓得坚守不住,写信回升龙府请求增兵。
“留在这里攻城?”杨幺问道。
杨再兴说:“俘虏全杀了,一路杀向河内!”
杨幺说道:“军粮恐怕不够。”
杨再兴说:“安南要派兵跟占城、真腊作战,还要分兵守住谅山。蕞尔小国能剩几个兵?直接从这里绕过去,逆着太平江杀向升龙府,前方城池肯定兵力空虚。而且,这里的安南守军需要粮食,粮草肯定顺着太平江运来,沿途城市都是我们的粮站!”
“好!”杨幺也是个敢冒险的。
杨英珥站在城头,目视大明军队远去。
明军舰船运着粮草和少量士兵,而多数明军则是沿河步行。就这样大摇大摆绕城而过,什么粮道,什么后方,全然不管了!
离开之前,还把武安州城外的船只搜罗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