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参加州府的宴会返回家中,一群私奴就对着主家高呼“仁义”,主家也只能看着一堆被烧毁的卖身契、戴着“仁义”高帽子有苦说不出。
本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心态,一个个世家豪族开始了身份的转变。
庄园经济主当不成,当民营工坊主总可以了吧?
只要钱粮在,恢复了民籍的私奴不照样得继续受驱使?
牛马始终是牛马,哪怕不是奴隶了还是得当牛马。
对此。
诸葛乔并为再干涉。
只要这些世家豪族支持废除私奴,那么这些私奴就有了民籍。
至于民权,那得先解决温饱之后才能推进。
诸葛乔同样需要这群转变了身份的世家豪族,来养这些刚刚转变为民籍的人。
汉魏在政策上的不同,也让彼此的差异变得明显。
大汉生产力的提高和政策的倾斜,萌生了一批新“权贵”,在诸葛乔的有意引导下,这些新“权贵”有强烈的猎国心态。
在新“权贵”的眼中,跟大汉境内的旧“权贵”的争锋容易两败俱伤。
可若是跟伪魏的旧“权贵”争锋,性质就不同了。
君王争天下。
诸侯争疆土。
大夫争权利。
士人争地位。
百姓争衣食。
这群新“权贵”,同样有要争的利益,那便是人,亦或者说是市场。
反观伪魏。
九品中正制对阶级的划分越来越严重。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内部的派系矛盾,愈演愈烈。
至于底层百姓,死了谁都不重要。(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