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对诸葛乔的了解,即便我们真的得了江夏他也不会惊惧;反而会寻觅战机强取合肥和寿春。”
满宠蹙眉长叹:“如此,就只能跟诸葛乔在此地干耗着,等陛下跟刘备决出胜负啊!”
若要正面对战,司马懿和满宠自信是不会输给诸葛乔的。
奈何诸葛乔将司马懿和满宠的兵引出来后就直接避战了。
前几日强攻合肥的“凶狠”,直接就消失了吗?
司马懿和满宠在这郁郁不安,诸葛乔在营中却是悠然自得。
不仅如此。
诸葛乔还有闲情跟董恢弈棋。
相对于费祎和董允,诸葛乔对更为年少的董恢评价更高,亦更欣赏。
诸葛乔并非认为费祎和董允才能不足,而是董恢更接地气。
简而言之。
费祎和董允是官宦之后,有父辈余荫,起点高,缺乏对底层的了解。
董恢则不同。
先跟着关羽在军中历练,后跟着赵累在江夏历练,如今又跟着诸葛乔在江东淮南历练。
起点低,对底层有足够的了解,又知言善辩,品行端正,这是诸葛乔很欣赏的。
弈棋间。
诸葛乔落子询问:“休绪,你在江东日久,对江东的民情可有见解?”
见诸葛乔话中有考校之意,董恢沉吟片刻,道:“士人重名而疏于实务,百姓有难而漠视者比比皆是。”
诸葛乔轻笑:“士人若不重名,那他们就没什么追求了;疏于实务、漠视百姓,这倒是个难题。”
“若休绪为扬州刺史,会如何理政?”
董恢连忙道:“末下才疏学浅,不敢奢望刺史之位。”
诸葛乔摆手:“只是假设,又不是真让你去。难道你就没想过,若你执政一方,应当如何让民众依附?”
董恢诚恳道:“想是想过,多为书生之见。”
诸葛乔大笑:“书生之见,未必就不可行,且说来听听。”
董恢心神一动:“我以为,要执政江东,需‘谦以接士,俭以足用,清静为政,抚绥新旧’”
诸葛乔捻子道:“说简单点,就是谁也不得罪,以稳为主。”
董恢道:“如今天下大乱,国家分裂,江东若是不稳,大汉难以安心北伐。”
“虽然我也很想革新除弊,但为了大汉的大业着想,一个稳定的江东肯定是更合适的。”
诸葛乔落子再问:“休绪可知,为什么秦始皇敢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
董恢迟疑道:“我以为,是秦始皇有灭六国的军力,故而可以以武力来革新除弊。”
“只是此举过于粗暴,秦始皇一死,反秦势力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