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嶷喝道:“你这厮好生无礼!读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吗?”
“若天子让你担任尚书选拔贤良,难道你选拔的贤良都是你的门生?”
“你叫什么名字?谁的儿子?师承何人?”
一连五问,直接将这士子问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楼阁上。
诸葛乔和安汉将军糜竺并肩而立。
看着下方被句扶和张嶷相继喝斥的士子,糜竺面有忧色:“伯松,你这样做,很可能会得罪蜀郡士人。”
“我知道你不惧流言,然而那些人最善颠倒黑白、断章取义。”
“终究对你的名声有影响。”
诸葛乔轻轻摇着手中的羽扇:“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我自问心无愧,又何惧流言蜚语。”
“更何况,今日安汉将军你也在,朝中有人问及,安汉将军也能替我辩解。”
糜竺顿感头疼:“伯松,我好歹也算你的长辈,你这样算计我可不好。”
诸葛乔轻笑:“安汉将军,你这话就太见外了。”
“你长孙糜照的名字也在公示牌上。”
“你这是在关心你的长孙,谈不上我在算计。”
拉上糜竺,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诸葛乔的目的是选材,又不是跟那群看不惯的士人斗嘴。
糜竺微微敛容:“伯松,你想动朝廷的选材方式,这是在刀尖上跳舞,很容易伤到自己的。”
“察举选材,已经推行了近四百年,不是你想动就能动的。”
“即便你是以‘天子门生’的名义,也是瞒不过那些聪明人的。”
“只要他们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就不会支持这种选材方式。”
“昔日我在徐州时,向陶谦捐献钱财侥幸得了徐州别驾一职。”
“然而在徐州的那群士人眼中,我依旧只是个不入流的商人。”
“近四百年的规矩,破不了的。”
诸葛乔收起笑容,肃容而道:“安汉将军,你所担心的,我都有过考虑。”
“然而,我更清楚的是,现在不变,今后就变不了。”
“光武帝看似复兴了汉室,实则只是兼并土地人口的世家豪族选择了光武帝。”
“王莽之乱,死了太多人,多了太多无主的土地,这才勉强维持了稳定。”
“然而,自光武帝以来,世家豪族兼并土地的矛盾愈演愈烈。”
“先是爆发了以张角为首的黄巾之乱,紧接着又是以董卓为首的边境武人之乱,再之后就是以袁绍为首的世家豪族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