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商店,正迎来一天中最为热闹的时刻,生意兴隆非凡。无论是想给孩子买点吃食,或是为妻子挑选些美味,亦或是与朋友、同事共享美食,各行各业的人们如潮水般涌向各个摊位,使得城市中心瞬间充满了蓬勃的活力。
这里,无疑是这座城市的主要市场,其规模之大,着实令人惊叹。西区的店铺,或许也拥有一批忠实的顾客群体,但终究在各个方面,南市都更胜一筹。
南市的摊位数量远远多于西区,犹如繁星密布;商品的选择更为丰富多样,仿佛一座无尽的宝藏库;
库存充足,宛如一座稳固的堡垒;价格也更为亲民,这得益于规模经济以及与码头距离的缩短,运输成本得以降低,使得这里成为了购物的天堂。
正因如此,诸多独特的商品,唯有在此处方能寻得,而在城市的其他角落,却难觅其踪。
就以粮食为例,在居住区,粮食固然是较为丰富的物品。然而,当家庭主妇们将其与南市的商店相比较时,便会轻易察觉到自身所缺之物甚多。
除却南市商店供应的各类农产品,还有许多热情的摊贩兜售着异国食材,那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仿佛一首独特的商业交响曲:
“甜酒嘞!快来买城里顶好的甜酒!每升只要20罗帕尔!用真糖精心酿造!每升只要20罗帕尔。整个城里再也找不到比这更实惠的价格啦!”
“鱼露哦!选用新鲜鲭鱼和锦葵叶精心熬制而成!一罐只要15罗帕尔!!”
“贻贝、海蛎嘞!今儿早上刚从海里捕捞上来的,鲜得很呐!”
“鲭鱼、鲟鱼还有金枪鱼,每公斤只要10罗帕尔!”
“石榴、枣、李子还有杏子,全部来自锡巴西斯和西方,尝尝鲜嘞!”
“来自世界各地的香料哟——只要您能叫得出名字,咱这儿都有!盐、胡椒、大蒜、丁香、生姜、孜然……应有尽有。来来来,保证这些香料您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全乎的,咱这儿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珍品香料!”
西区之所以无法拥有如此丰富的商品选择,实则有其内在缘由。人们只需聆听这些商品的报价,便能略知一二。
尽管西区的公寓楼坐落于城市的富裕区域,许多家庭每月的收入约在250至300罗帕尔之间,但对于大多数
人而言,
依照一些商人的要价,
定期花费如此高昂的费用购买食物,着实难以承受。
例如,一公斤肉的价格,依据切块大小的不同,在5到10罗帕尔之间徘徊,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想要每周食用一次以上的肉,实在是一项沉重的负担。鱼、奶酪和鸡蛋等食物,亦是如此。
因此,普通民众平日里主要食用蚕豆、鹰嘴豆、小扁豆和芸豆等蔬菜,这些蔬菜每公斤仅售2至3罗帕尔,搭配上橄榄油,偶尔还会享用熏肉和熏鱼,因其价格相较于新鲜蔬菜更为低廉。
毕竟,人们无需食用过多此类食物,便能获得饱腹感。
类似的消费考量同样适用于葡萄酒。西区所售卖的多为廉价葡萄酒和小麦啤酒,每升仅售2至4罗帕尔,与南部市场上出售的一些甜酒相比,价格相差甚远。
这种价格差异的背后,是在阿哈德尼亚,人们普遍认为葡萄酒越甜,品质便越高。故而,商人们所售卖的甜酒,虽仅是由红糖与普通酒混合而成,却依旧被视作美味佳肴,通常仅供招待客人时享用。
毕竟,一升水的价格,甚至相当于一名熟练工人月薪的十分之一。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这里出售的许多其他商品,因为这个市场既要满足普通人的日常所需,又要迎合贵族们对品质与独特性的追求。
正因如此,西区的人们平均每周都会来到南市的市场一两次,每当他们渴望一些更高档的商品时,这里便是他们的首选之地。
。。。。。。
当亚历山大漫步于食品摊位之间,就连他,也不禁对这里丰富多样的商品选择感到些许惊讶,更遑论当地的妇女们了。
作为一名对美食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他十分确定,一些香料,比如藏红花,以及水果,诸如枣和杏,在以往是他难以接触到的稀罕物。
显然,城市贸易的开放,犹如一把钥匙,为这些曾经鲜为人知的货物流通开辟了全新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