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说金国强弱,便说五路伐金,动员数十万人,其对前线管控难度,绝对是极大的,若是稍微有操作不慎,一路坍塌,风险岂不是倍增?
这时候西北再用兵,不是继续增加不确定风险吗?
赵宁虽然恼火,但是也不由得叹了口气。
孙傅说的倒也没错,但他的观点建立在宋军每一次战役都能赢的基础上,只要每一仗都赢,别说同时出兵西北,就算再出一路打草原都没问题。
这就是纸上谈兵了。
胜负乃兵家常事,组织越庞大,其发生不可控风险的因素越多。
这很好理解,你统帅一万人和统帅一百万人的难度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一万人你只需要设置十个指挥使,你天天跟这十个指挥使开会,让他们每天详细汇报军中情况,你不定期去抽查。
但是一百万人,你要设置多少个指挥使呢?
一千个?
显然这个时候,要设立好几个元帅,分别由不同元帅统帅各路大军。
那如何知晓各路大军的状态呢?
信息层级越多,越容易偏离。
传到你耳朵里的信息,可能早就不是一线真实的情况了。
若是稍微有一路出现哗变,如何保证军队其他数十万大军不会草木皆兵?
“诸位都说说现在怎么做?”赵宁问道,“高昌不仅仅杀了朕的使者,还将所有商人都扣押下来。”
大殿内再次陷入沉默。
赵鼎说道:“孙侍郎说的未必有错,高昌不足为惧,不会影响我们北伐金国。”
孙傅一听大相公支持自己了,立刻来了神,赶紧补充道:“前唐之时,侯君集征讨高昌,也并未消耗多少时日,虽然也派了大军,却无损耗,以前唐为例,我们讨伐高昌,对我们北伐也不会有影响。”
范致虚说道:“话虽如此,可是我们面临的高昌,与初唐只是面临的却并不一样。”
“如何不一样,难道高昌更强盛了?”
“非也。”范致虚说道,“据我接到的消息来源,眼下的回鹘人,已经投靠西域的契丹人,若是我们要打高昌,绝非仅仅是跟高昌打这么简单。”
“西域契丹人?”孙傅讶然道,“契丹人不是在金国吗,如何跑到了西域?”
“孙侍郎在礼部,不知晓也情有可原了。”张浚接过话来,“当年的耶律大石,一路西行,抵达西域,在西域逐渐壮大,高昌回鹘人跟耶律大石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