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但是……”
“自今上登基以来,我大宋是不是逐渐兵强马壮,兵锋所至,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是,但是……”
“自今上登基以来,灭西夏,复河东,收河北,攻辽东,三军将士无不振奋,天下皆知陛下有吞海内、并八荒之志,每一位大宋的子民,都做好了随时为大宋牺牲的准备,敢问李尚书,此时为何就不能携胜利之威,克燕云,以驱金贼,壮我大宋雄风!”
秦桧这番言论,听起来那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说的李若水都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了。
仿佛再多说一句,就是大宋的罪人,是千古的罪人。
秦桧就是有这样的本事,与李林甫颇有几分相似。
总能把许多没有道理的道理揉碎,再重新组合,用一种极其坚定且真诚的语气,把它们很严密地表达出来,以此博取人心。
一般人根本没办法反驳,就算有理由反驳,也被他的情绪所感染,没有底气反驳了。
其他人看着秦桧,也不说话了。
大概是觉得赵官家此时真的会因为刚灭了西夏,心中颇有趁机收复燕云的想法。
要不然怎么会连锡林赫鲁的面都不见呢?
这时,赵宁终于说话了:“今日先到此为止,大相公来主持民间借贷之辩。”
“是。”
“陛下……”李若水还想说点什么。
“朕乏了,诸位也都回去歇息吧,国朝近日多事之秋,不可出了什么乱子。”
“是。”
回宫的时候,已经是傍晚。
初春的汴京,余寒料峭,积雪慢慢融化,大内红墙青瓦之上,已经有了鸟鸣。
赵宁正惬意地欣赏着这难得的春光。
到宫门口的时候,看见陈规正带着人在那里等候。
“臣等参见官家。”
“臣参见官家。”
赵宁微微一怔,看见人群中一个小孩,这不正是赵淳吗?
“淳哥儿,你怎么在这里?”
“我刚跟着陈侍郎从格物院回来。”赵淳很认真地说着,别看他人小,看起来却颇有些机灵,眼中透露着狡黠的光。
“你不是在读《道德经》吗?”
“读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