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官职最小的是中书舍人虞允文。
打完猎之后,在汴河之畔的凉亭下休息起来。
赵宁问秦桧:“南方的甘蔗种得怎么样了?”
“回禀陛下,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的甘蔗种植,比五年前增加了二十倍,民间现在还有大量的人出海,去麻逸种植甘蔗,海运回来,仅仅汴京的甘蔗数量就明显增多,糖的价格也降了三成。”
赵宁点了点头,对秦桧的回答,显然很满意。
南方的新农政是秦桧一手在主管,甘蔗的种植必然也是列入到南方的农业政绩考核里的。
整体来看,秦桧对南方的主政效果很明显。
“冶铁呢?”
吕颐浩说道:“福建和广南东路发现了五处铁矿,荆湖北路的铁矿也已经开采出来,去年的铁矿比前年增加了五成,今年应该是能翻倍增加的,民间对铁的需求快速增加,铁价在满足军政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再降。”
再细节的,赵宁并不多问了。
沉默了片刻,他才说道:“关于京兆府的青衣社案,诸位怎么看?”
“五天前,开封府有查过,查处两处民间私人借贷,牵涉的前额高达一万贯。”赵鼎说道。
“两处只是查到的,开封府都有这样的借贷,朕相信绝不止两处,其他地方更甚。”赵宁说道,“这件事诸位认为该如何处置?”
“臣以为,民间既然大量存在,便说明了它还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秦桧接过话来,“只是需要规范,需要对这些私人借贷进行管控,堵不如疏。”
赵宁沉默不说话。
倒不是他反对秦桧所言。
秦桧说的不算错。
只要有商业,必然有借贷。
交钞的便捷,银行模式的成功,更是为民间借贷提供了先例。
“臣觉得不妥。”吕颐浩说道,“民间借贷,堵不如疏,如何疏?能否疏?”
秦桧继续说道:“只要公布私人借贷合法,但需要服从朝廷管理,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合法化经营。”
“如何监控这些所谓的合法化的私人借贷商社的利息呢?”吕颐浩问道。
“任何事,都存在着监管漏洞,不能因为存在漏洞,就否认这件事。”秦桧反驳道,“若是民间能有私人借贷,是能够帮助一些需要钱的人,快速借到钱,做一些买卖,甚至做到发家致富的,这对民众来说,是好事。”
“若是没有这些,民间做买卖的,可以去银行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