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追说道:“统军,若是我们投降,朝廷大军突然打来,将宋军击退,我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也不知宥州战场打得如何了,兴州又是什么态度。”令部重山苦恼道。
令部重山的苦恼,正是李察哥的苦恼。
灵州被十万宋军围城,李察哥就担心灵州投降。
灵州一投降,顺州又掌握在宋军手中,那兴州内部的短暂统一,立刻会出现巨大的割裂。
“再坚持数日,看看情况!”令部重山喝完酒,起身出去。
费听野申立刻跟出去,压低声音说道:“我从小道消息听说,宥州已经败了,李遇等人投降,受到了礼待,只要愿意投诚,都能有一个好前途。”
接下来数日,宋军多路斥候密集地出现在静州附近。
每一路宋军的斥候,都在告诉赵宁和张浚,静州处于静默状态,甚至城头的守军都显得无精打采。
看到这些情报,又结合西夏军之前一系列的操作,任何一个正常统帅都会立刻出兵静州。
可是这个世界上,能打呆仗的,真的没多少人。
曾国藩也是经历了无数次的战败,才痛下决心,一步步打,就算天大的机会在面前,都不能动摇他步步为营的节奏。
这期间,三路支援顺州的宋军,有一路溃败的消息传到张浚这里,倒是引起了制府官员和幕僚的热议。
有人坐不住了,例如刘子羽,他说道:“西夏人是否真的故意引诱我们去静州,不得而知,都是我们的推测,现在援军被中途突袭,让西夏人打了个翻身仗,我们必须扳回一局!”
甚至连吕祉都有些动摇。
张浚犹豫再三,说道:“成大事者,要沉住气,这就是我不敢让你们单独带兵的原因!”
但张浚心中何尝不是左右摇摆。
张浚好几次写信给赵宁,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此时打静州是给西夏残部致命一击的机会。
张浚多次强调,静州位于顺州和兴庆府之间,只要静州被拿下来,顺州的西夏主力就会被切断退路。
这个计策确实十分诱人,赵宁每次看到张浚的信,都会动摇。
甚至都准备让张伯奋统率精锐去打静州了,连调兵令都给了范致虚,甚至范致虚都走出了营帐,但转眼又被叫了回来。
赵宁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轻易改变节奏,不要乱动,嵬名安惠一定已经开始行动起来。
要沉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