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一点来说,当生产规模达到一个量级,增加的1000个产量,可能只需要增加10的成本。
但是当增加10000的产量,可能需要增加1000的成本。
这是后世经济实践中的规律。
当增加10万的产量,也要增加10万的成本的时候,就意味着工厂不需要再扩建了,因为不会提高效率了,就自然不会带来更多利润。
虞允文说道:“东京邮政现在有多少人,未来一年有多少人,能满足多大的运货量?”
“去年的时候,陈规已经汇报了北方各路驿站建设,朕可以先调拨一万人到东京邮政,东京邮政作为国营商社,自负盈亏,这一万人的俸禄东京邮政自负,从运输利润中得到。”
虞允文算是彻底明白了。
传统的货运押送,效率低,且收费混乱,一次运输承载有限,不能充分发挥押一趟货的利润空间。
现在朝廷以正规商社的形式来操办,将这一部分的利润分到了邮政里,这退伍的厢军,也有了生计,运输效率也提高了。
多赢的局面。
东京邮政虽然五天前开设,但至少一两年前就开始规划了。
虞允文感觉朝廷对治理天下的术法,远超自己的想象。
也不知道这东京邮政是谁想出来的,如此的巧妙。
他说道:“如此说来,东京邮政还能牵涉到海运?”
“朕正有此意,钱喻清在南海开设海贸,杭州造船厂和福建造船厂的船都不缺。”
“臣倒是觉得,这邮政也可以适当开放给民间,充分调动民间的力量。”
“这件事王宗濋在操办,朕需要你去北边组建榷场,统管边贸。”赵宁气定神闲地说着,“按照朕刚才与你商议之事,拟定一份宋金商贸策论,朕只有一个目的,将交钞渗透到金国民间。”
虞允文问道:“臣愚钝,陛下为何一定要将交钞渗透到金国民间?是因为想要印钱买金国货品吗?”
赵官家露出神秘地微笑:“这只是其一,有一天,朝廷北伐之时,金国民间持有大宋交钞的商人,只会做一件事,就是带着他们的财产来大宋,并且以后为大宋卖命。”
这就是培养带路党。
虞允文从皇宫里出来的时候,他的思维依然沉浸在赵官家带来的震撼中,感觉自己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此时的虞允文还并不知道,这是他事业的起步,未来还有更广袤的商业帝国战略等待着他。
转眼已经到了十月二十五日,李堃从占城回到了吉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