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为了告诉天下所有的读书人,我并非是针对儒家,你们的利益也不会受损,没必要和方孝孺一条道走到黑。
只是需要伱换一个学派而已。
这对读书人来说,很难吗?
简直不要太简单!
其实朱允熞说的那句话还当真没错,儒家的读书人难道一定就道德很高吗?
如果当真道德高尚,就不会出现‘水太凉、头皮痒’这种贻笑大方的文官了!
朱熹那一套,只能培养出虚伪、假善的读书人!
而培养不出真正有德行的读书人!
“在孤看来,这世间又哪有什么天理?”朱允熞语不惊人死不休。
在所有人都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
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孤认为,真正的天理,真正的大道,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就在我们心中。”
“儒家自古所求,天人合一!何为天人合一?天心即吾心,吾心即天心!”
“真正的大道,就在我们心中!”
“此谓:心即理也!”
“而吾等求理,非单纯求德行之理,也要求天地自然万物之理。”
“孤有一言,赠予诸位。”
只见朱允熞轻声慢诵道:“随处体认天理,六字千圣同行!”
“万里一心感应,虚灵中正观生。”
“孤认为,人心之中,皆有自己的天理,而大家要做的,便是在不同环境之中,处处体会自己心中的天理。”
“并践行自己的天理。”
“而非一味看着那高高在上的天理,处处去压抑自己的本心。”
“却忘了,人心本是没有善恶之分的!”
“此谓:性相近也!”
随即,朱允熞又说道:“然,性相近,习相远,人之心无善恶,然人之意,却有善恶之分。”
“尔等需得明白,知善知恶,方为良知。”
“为善去恶,乃是格物!”
“礼记上讲: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何为致知?致良知也!”
“如何格物?知行合一也!”
朱允熞借用陆九渊、王阳明心学之观点,对朱熹所讲的格物致知,重新进行了阐述。
与二程、朱熹全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