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泰记得分毫不差。
黄子澄的身体,骤然向后一仰,原来跪着的身体,已瘫坐在地。
若是别人来说,他当然不信。
但齐泰是他的至交好友,黄子澄很清楚,齐泰不可能在这样的事情上,欺骗自己。
那太孙献甘薯之事,就是真的。
仅凭这一功绩,他如何能比得上?
若是太孙真有不测,此物毁去,那他又是犯下了何等大罪呢?
牺牲东南百万百姓之性命,他还可以自欺欺人说是为了亿万黎民。
但甘薯一物,可解天下苍生之饥,他又该如何面对?
我真的错了吗?
黄子澄只觉脑海中,如有万针刺入。
他能忍受所有的刑罚,也不惜一死,但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错了。
他是一个十分固执的人,别说自己的生死,就算九族被诛,那又如何?
就算父母,妻子,儿孙,都因此而死,他也绝不愿背叛自己坚守的理念。
但这一瞬间,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错了。
顿时令他的精神,近乎崩溃。
杨靖冷冷的看了他一眼,目光望向旁边的文武百官。
“诸位大人,太孙殿下让我公布黄子澄之罪状后,交由百官公议,大家以为,黄子澄该定何罪?”
“死罪!”他的话音刚落,一名年轻的翰林站了起来,义正言辞的望向黄子澄,目露熊熊怒火。
“身为朝廷大臣,大理寺卿,为一已之私,陷害皇孙,置东南百万百姓于不顾,虽魔王再世,亦不过如此,纵是再狠之贪官,其恶较之仍不及,若不处死,岂能服天下人?”
“黄子澄应处于极刑,千刀万剐,抄家灭族。”
“附议。黄子澄之害,远胜贪官污吏,千刀万剐,属其罪有应得。”
“附议。黄子澄上害太孙,无为臣之忠。下害黎民,存恶魔之心。不处极刑,难以清朝堂,扬正气,平民愤。”
“读尽圣贤书,误入邪路,便是邪魔。大明刑罚,正是为此等大奸大恶之人而设。”
“巧言色令,还不知悔改,此等畜牲,岂能留之于世?”
“大奸似忠,大伪似真,大恶似善。黄子澄正是大奸大伪大恶之人,坏到了极致,险些骗过我等,骗过天下人,非是千刀万剐,不足以为后人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