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要说老朱心中完全没有任何担扰,那也是骗人的。
朱允熞的能力自然没得说,老朱也完全相信他能镇住朝局。
治国更不在话下。
光是他提出来的加征商税,已经让大明的税收,一下子增加了差不多三分之一。
据户部的回报,因为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后,才开始全面加征。
故而目前加征商税还没有在全国铺开,仅仅只收了应天府,苏州,扬州等繁荣之地。
后面若是全面征收,还会有不小的涨幅。
更重要的是,各地的商业活动也更繁荣了,又带动了这笔税收的进一步上涨。
朝廷的财政危机暂时得到了缓解,也因此暂停了增印新宝钞的计划。
这些年,因为朝廷亏空,只能不断的印制宝钞。
大明宝钞的购买力,已是大幅度下降。
甚至民间不少地方,都开始拒绝使用。
哪怕是朝廷三令五申,甚至动用强力强制推广,效果也不大。
对此,老朱也想不到好的解决办法。
印制宝钞,在早期很好的解决了军费不足的问题。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宝钞竟越来越不被老百姓接受了。
还是朱允熞的征商税之策,让朝廷收入大幅度增加,才获得喘息之机。
这段时间,朱允熞处理奏章,监理国政,可以说是做得有声有色。
虽然朱允熞是让那些大臣在批阅奏章,但最后守夺的人,还是他自己啊。
更别说,他还提出了密奏制度,咨政处,军务处等十分不错的建议。
老朱甚至觉得,自己这个孙儿治国理政的能力,还在自己之上。
但他的年龄,真的太小了。
小到任何人看一眼,都会认为他是一个小孩子,从而认为自己不应受制于他。
不要以为这种影响力很低,事实上,这个是影响是巨大的。
老朱不得不担心。
“皇爷爷,明日会在朝堂上议论设置咨政处之事。”
朱允熞道:“孙儿已经将所有的章程,都详详细细的制定好了,还请皇爷爷过目。”
他从怀中掏出写好的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