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约稿。
作为数学四大顶刊的数学年刊编委会主编,主动去向别人约稿可不多见。
徐昀倒是体验了次。
约稿的内容,毫无疑问正是徐昀研究的拓扑群论。
“居然会主动向我约稿。”徐昀左手托腮,滑动霍费尔邮件的同时眉头有些微皱:“这下有点难办啊!”
拓扑群论他确实打算单独撰写论文,为数论的研究做出贡献。
奈何眼下他自认为拓扑群论尚不完善,仍有很多地方可以优化完善,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不会把一个半成品发出去。
那样岂不是误人子弟。
他可不想到时候把整个学界给带沟里。
考虑到自己的研究生专业即将步入正轨,略作思考他还是决定接下来先把重心放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上,数学相关的内容抽时间再慢慢研究。
正所谓一口吃不成胖子嘛。
确定论文已经顺利刊登,徐昀倒没有继续研究,关掉电脑起身将头发吹干后便回到床上。
……
因为国内和海外之间的距离问题,国际性质的核心期刊刊登后,纸质实体全英文期刊到达国内存在时效性。
但这并不妨碍海外高校看到这篇论文。
有着世界数学难题霍奇猜想证明者这么大荣誉傍身,数学界学者对徐昀并不陌生,可在看完论文中的内容后还是控制不住内心的震撼,无法想象徐昀除了擅长代数几何外,在数论领域也能创造如此大的学术价值。
尤其想到徐昀的年龄后,更是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似乎天才这两个字已经配不上了。
其中数论这个圈子,相关交流平台上用户的活跃数量堪称是激增。
很多喜欢数论研究的学者,都对徐昀的论文给出了高度评价,更是希望徐昀早日发布拓扑群论的相关论文。
“徐昀居然能将拓扑学和筛法结合到这种程度,并构建出通往数论殿堂的桥梁,我有预感数论中的著名猜想,恐怕不会困扰数学界太长时间了。”
“很难想象他才二十岁,我二十岁的时候还在沉迷酒吧。”
“请问如何联系上这位霍奇猜想证明者,我想和他交流一下拓扑群论。”
“希望他能尽快发布拓扑群论的相关论文,相信这会让数论中的猜想有所进展。”
“为什么这种数学天才不是出现在我们的国家,太令人遗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