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天空阴沉,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叮叮叮……”豆粒大的雨点说来就来,打在屋顶的青瓦上,发出细碎而连绵的清脆声响,檐角很快便挂起了水帘。
徐胜等一众亲随早已披着蓑衣在府门前等候。李奕一出来,立刻有人撑开油布伞为他遮雨。
他看了一眼灰蒙蒙的天色,不再耽搁,翻身上马。一行十几骑踏着湿润的夯土路面,溅起细小的水花,顶着潇潇春雨往皇城衙署而去。
殿前司衙门内,气氛比往日更为肃整。一干披甲带胄、腰悬佩刀的武将陆续到齐,靴底带着水渍踏入厅堂。
今日是出征前关键的点卯,也是军令核验的日子。
李奕端坐主位,神情沉凝。他先叫一旁的书吏详细记录今日到场的每一位将领姓名,确认无缺后,才在众人肃立的目光中简短训话。
话语不多,却字字清晰,无非是强调军纪森严,令行禁止,尤其是大战在即,各部务必恪尽职守,整军备战,若有懈怠,军法无情。
这便是军中日常却至关重要的点卯。
点卯过后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便是李奕和诸将一起检查确认拿到的军令真伪。
寻常军令也就罢了,但涉及兵马调动的调兵令,尤其在这南征在即、各部频繁调动的节骨眼上,容不得半点马虎。
枢密院发来的指令文书被一一摊开在案,每一份都需由负责该部的将领上前,仔细核对印信、钤记、笔迹以及独特的暗记勘合。
武将们办事素来利落,深知此事紧要,无人敢怠慢。
一个个沉声报上自己所属的番号,接过文书,凝神细看,确认无误后便在记录册上画押,动作干脆,绝无拖泥带水的形式过场。
确认完毕的将领们抱拳行礼后,便步履匆匆地离开官署,各自前往麾下兵马的驻地。
因为出征的日子近在眼前,无论是侍卫司还是殿前司内需要参战的部队,其中下层将士都已被严令约束在各自军营中待命,不得擅自离营。
李奕的首要任务,便是确保这些部队在开拔前不出什么纰漏。
忙碌了一上午,核对完最后一份军令,李奕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眉心,窗外雨势未歇。
他正要吩咐下人去准备午饭,吃过后便去巡视内外的各处军营。
然而,饭食尚未端上,枢密院的一名青衣小吏已冒着雨,步履匆匆地赶来禀报:“李都使,魏相公请您即刻过去议事。”
……
枢密院的小吏在前引路,李奕紧随其后,雨水打在油伞上噼啪作响。
穿过皇宫外朝鳞次栉比的官署,枢密院衙署很快出现在视线内,门口执戟卫士挺立如松。
通报后,李奕踏入枢密使处理机要的公廨官房。室内燃着炭火盆,驱散了些许阴雨带来的寒意。
魏仁浦正伏案疾书,闻声抬头,面容虽带倦色,眼神却依旧明亮锐利。
“李都使来了,坐。”魏仁浦放下笔,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久居枢要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