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勀听完海伦的翻译,望向最先开口的中年男人,对海伦说:“麻烦帮我问问,是不是制作出去年那部《再见木星》的特效导演?”
得到川北弘一肯定的回答后,徐勀脸上露出惊讶之色。
“翟先生有冇看过《再见木星》这套戏?”
“有印象。”
翟远瞥了眼中年老成的川北弘一,微笑回应一句。
从最早的奥特曼,再到哥斯拉,以及后来的魔斯拉系列电影,这类怪兽片里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这位特效导演的名字。
至于徐勀提到的《再见木星》,则是全亚洲第一部将实景与CG技术相结合的电影。
故事讲的大概是未来地球人口超级增长,东洋籍地球大总统指挥人类进行星际移民,恰恰此时一个中型黑洞靠近,吞噬了宇宙飞船,为了解决整个太阳系都被黑洞吞噬的危机,主角团在木星轨道上布置粒子加速器,引发木星内核坍塌爆炸,成功改变了黑洞的运行轨迹……
听起来似乎还不错。
可惜依旧是一部烂片。
电影原本计划三十亿日元的宣发制作预算,结果因为导演意外身亡引发的种种原因,最后只拿到十亿日元,情节缩水再缩水,上映后成绩果然扑街,最终只拿到三亿日元的票房。
若非后来《EVA》的作者庵野秀明是这部影片的粉丝,还致敬了波电影里的‘第三东京市’,估计早被人遗忘。
唯一的亮点。
或许只有川北弘一监督制作出木星爆炸的特效镜头,在这个年代,场面丝毫不逊色工业光魔制作的《星球大战4》。
香江那两部大制作。
外加东洋这一部科幻片。
让翟远不禁暗忖:“亚洲在《流浪地球》出来以前,果然不适合做这类特效大片,一部比一部扑街。”
好在《广岛怪物》并非要进外太空宏大叙事。
螺蛳壳里做道场,只要做好怪物的模型和CG,剩下的全靠故事情节来支撑就好。
跟川北弘一会晤以后。
徐勀迅速介绍过《广岛怪物》如今需要的技术支持。
川北弘一不愧是拍奥特曼起家的特摄片大佬,拍怪兽手拿把掐,迅速给出几条中肯建议。
“香江的道具师傅在亚洲很有名,实物建模我就不多班门弄斧。”
川北弘一继续道:“不过既然要结合CG技术,在怪兽建模的材料选取上,我建议不要用传统的木头雕刻,最好通体使用塑料材质,这样不仅可以添加更精细的细节,在调动机械臂和运动控制摄影机时也更轻巧方便。另外补充一点,塑料建模在片场很容易在灯光加热下熔化,要提前考虑到多个备用模型的问题……”
“三菱研究所目前有亚洲最先进的Cray-1超级计算机,但CG制作软件需要向美利坚的电影公司定制,根据目前徐导演向我描述《广岛怪物》的模型,定制这样一款软件大概需要100万美金……”
“通常来讲,直接使用CG画面呈现在电影里,每秒要花费至少10万美金,制作周期同样很长。但三菱研究所里有犹他大学的纹理映射技术专利,结合实物建模可以极大降低成本,这样每秒大概只需要花费3000美金,当然研究所要收一笔额外费用,取决于你们在电影里运用CG画面的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