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制片厂比燕京制片厂更有钱,开出的酬劳更高,每天会多给五块钱的住宿费和两块钱的夜宵费。
笼统算下来,一部电影平均一年的拍摄周期,主演到手收入约莫一千五百块左右,相当于这年头普通工薪阶层三五年的总收入。
这样对比下来也不算低,但跟外埠演员动辄几十几百万的片酬比起来,便显得有些微薄。
“咱就别麻烦黄浦制片厂了,他们去银行贷款也挺麻烦。”
翟远跟袁和平交头接耳两句,扭过脸对谢晋说:“这部戏我先投三十万,后续不够的话再补。”
周围内地导演们闻言,眼中全都泛起绿油油光彩。
谢晋也没想到翟远如此财大气粗,他心中底线还维持在十万块,结果翟远直接翻了三倍,包揽了一半的制作费。
惊愕片刻方才开口说:“那咱们签个合同,回头等电影卖了钱再分成还是?”
翟远大义凛然道:“不用了,我那份上交国家!”
众人肃然起敬!
…………
《黄飞鸿》一场几分钟的打戏,拍到天亮还没结束。
天蒙蒙亮的时候,剧组调来几辆洒水车,打算拍一个严振东杀了岳门主以后,独自站在雨中神色落寞,身后篝火被雨水打湿熄灭,象征其心中正义被逐渐消磨的意向镜头。
翟远有点顶不住了,哈欠连天跟众人告辞。
身后,一群内地制片导演相送,一个个欲言又止。
翟远前脚刚走,众人便齐刷刷将目光落在周学军身上,摩拳擦掌:“老周,你跟翟老板熟,能不能给我们厂也拉点投资……”
翟远对这一切懵然无知。
坐车回酒店,心里还记着《芙蓉镇》的事,打了个电话给香江,电话那头施楠生睡意朦胧。
“乜事啊老板?这么早打电话过来。”
“给你个内地对公户口,用公司账户打三十万港币过来……”
交代完施楠生,翟远倒头把自己摔在床上,打哈欠抻了个懒腰。
“分成,分得了多少啊,不如下次让谢晋介绍姜文给我认识。”
翟远投资三十万给《芙蓉镇》不求回报、高风亮节。
其实也是对这部电影的票房并不看好,所以捞个监制的署名就足够。
后世这部戏在香江甫一上映,便打破了在香江的内地电影票房最高记录。
但总票房也不过七百万出头。
至于内地就更不必提,目前内地电影的销售模式,大头并不是票房分账,而是制片厂向外出售拷贝,一个拷贝起码需要十万以上的观影人次才能收回成本,为了将拷贝最大化利用,会有专门的跑片员四处奔走赶场,拿着拷贝到各地放映,期间万一拷贝损坏,之前统计的数据全部付诸东流。
后世所有号称票房过亿的内地电影,其实算的都是观影人次和票价的数学题,实际上远没有那么简单。
翟远曾经还问过周学军一嘴:“听说少林寺在内地赚了上亿?”
周学军一翻眼皮:“净他妈扯淡!一部电影要是真能赚上亿,我们文联能骑在招商局头上拉屎撒尿,内地电影产业早就成了重点扶持项目,不至于制片厂要去银行贷款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