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楠生接过资料,扶着眼镜扫了两眼,忍不住感慨:“这么亮眼的成绩,我在新壹城从未见过,难怪雷爵坤当时要拉拢你。”
翟远笑道:“是吴导演拍的好。”
施楠生说:“那也未必,我听吴语森说这部戏的剧本全是出自你手,连阿徐也赞你最会讲故事。”
这部《英雄本色》,在另一条时间线上虽然收的更多,却也间接成为吴语森和徐剋两位老友兄弟反目的导火索。
现在翟远的出现,令这部电影和徐剋再无关系,也就不会再有人故意搞事拱火,问他俩谁对这部电影的贡献更大。
…………
翌日。
沉寂了一段时间的《英雄本色》再登上各大报纸头版。
像是给本土电影圈做一次开年的总结汇报。
又像是故意炫耀,让去年那些看不起九一娱乐的人和公司收声闭嘴。
全球票房,一亿八千万港币。
基本上所有报纸都在围绕这个话题,拿着九一娱乐提供的数据,写出各种吸人眼球报道时。
《明报》一改过去对九一的偏见,对《英雄本色》大家赞赏。
“这部电影堪称多情而善感之做作,我们尚未知道《英雄本色》究竟倾注了编剧翟远、导演吴语森多少情感与寄托,但狄泷和万子良浮沉江湖的豪情与辛酸、潇洒与沉沦,以及孤注一掷、重拾光芒的信心,无疑投射出创作者的个人感怀。让一部商业片多了些灵魂和性格,以及一点离我挥洒的韵趣……”
——明报。
这篇名为《陷于山穷水尽,走出柳暗花明》的应聘,读者纷纷猜测出自哪位编辑之手。
而电影圈的从业者,多数都察觉到这是个不大不小的风向标。
当初翟远的红歌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明报和自由总会始终穿同一条裤子,直到《英雄本色》上映前,仍对九一娱乐这间公司充满批判。
但现在突然反复横跳,加上没有宝岛市场,依旧令电影大收特收,是不是意味着自由总会封杀的影响力在逐渐变小呢?
于是有了第一家名为思源影业的制片公司,开始和万子良接触,给他开出三十万片酬一部戏的高价。
这家公司的老板就是后来被誉为香江电影教父的吴思源。
吴思源这个试探性动作一出,其他中小型制片公司也纷纷按捺不住,狄泷、张国容、西协美智子等参演过《英雄本色》的演员,片约源源不断送到他们手里。
佳禾和银公主看起来没有参与,但香江这些中小型制片公司,大多都挂靠在他们旗下,早就是上下级关系。
所有人一边拉拢演员,一边想看看自由总会作何反应。
但过去整整一天,对方仍未有任何公开声明发表。
难道会法不责众?
在电影圈大部分从业者们,怀着‘苦自由总会久矣’心态撩拨对方时。
翟远趁着夜色,已经来到九龙区启德国际机场。
今晚要接几个东洋仔。
夜幕下,一辆七座的丰田ACE商务车停在启德机场外,主驾驶车窗打开,露出翟远的侧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