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他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细微的专注还是让工程师屏住了呼吸。
几秒后,他点点头:
“嗯,监控数据保持到真空室合龙后一周,通知赵工他们,基座验收可以准备最终签字了。”
“是!”
工程师松了口气,快步离开。
洛珞抬头看向工地,巨大的混凝土基座如同海洋中崛起的钢铁巨兽的骨骼,泛着冷硬的光泽。
经过“海神”的洗礼,它不仅没有受损,反而证明了其设计的可靠与施工的扎实。
“珞珈-曙光”气象模型在这场与自然的博弈中大放异彩,精确捕捉了风暴间隙,抢出的四十八小时确保了核心部件转移和关键基座盖板浇筑完成。
这为后续工程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远处,重载运输车缓缓驶入码头区域,车上覆盖着帆布的正是“盘古堆”大型杜瓦容器的第二部分穹顶。
焊接车间内,火星四溅,真空室的环形主体正进行最后一段环缝的精密焊接——洛珞刚刚检查完这里的工艺参数。
午餐时间,王世峰在简朴的食堂角落找到洛珞,递给他一份潮气监测报告:
“洛总,7B区基座侧壁的潮气浓度比预期高些,虽然超导磁体支撑脚墩还没到安装节点,但我觉得得提前处理。”
洛珞扫了一眼报告,夹起一块清淡的青菜:
“王工考虑周全,方案呢?”
“我们考虑加装一组温控除湿机,定向强力通风,并严格监测混凝土含水率变化,确保支撑脚墩的安装环境达标。”
“行,不用担心成本,让环境控制组的李工今天拿出详细方案。”
洛珞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这种细致入微的预判和处理已经成为禺谷站的常态,大家早已从最初的惊叹转为习惯性的追随。
海岛的九月,暑气的尾声伴随着高湿度的海风蒸腾而上。
巨大的白色遮阳棚覆盖在关键的组装区域上方,棚内大型工业空调昼夜不停地运转,努力为精密装配创造一个相对舒适稳定的环境。
超导磁体单元开始陆续登岛。
这些包裹在多层隔热材料中、外形奇特的“大箱子”是“盘古堆”的心脏部件。
它们的运输、卸货、开箱、吊装,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在洛珞亲自设定的流程和最高等级安保下进行。
特制的运输车底盘装有精密减震装置,以蜗牛般的速度在铺设了临时钢板的路面上移动。
在最大的一号总装车间内,磁体外筒体部分已被巨大的龙门吊缓缓提起,在激光干涉仪的辅助下,与已初步固定在核心位置的基座进行毫米级的校准。
工程师们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流和实时影像,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蓝色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