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代表团成员的眼神也立刻从“理解”变成了“探究”和“警惕”。
日、欧代表的眼神变得格外锐利,紧紧盯住华国代表团,等待着更加实质性的回应。
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信息都被压缩成了在美方主导下的、对华国“隐瞒”与“单干”的指控核心。
会议室的气温似乎都降低了几度。
张涛和陈明此刻无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他们必须回应这个“合理理由”被捅破后的新局面,甚至连老美这种近乎明目张胆把监控拿到台面上,对他们进行指控的方法,也顾不上斥责了。
各国对彼此重点的战略设施进行监控是常态,但不公开承认是基本规则。
此次两方踩线表态,无非是因为黄泽岛工程触及到了他们能源霸权核心利益。
为此,甚至愿意承担短暂的外交摩擦风险,来换取可能得到的利益。
最核心的目的,必然是迫使他们在ITER框架下回应技术进展,顺带着离间他们与其他成员国的信任,为后续制裁或技术封锁造势。
战略收益高于“撕破脸”的代价。
所以,两人十分清楚美方在干什么,看似为了团结,好似关切的技术性询问。
实则就是Z治性的讹诈。
表面合规:借ITER规则质疑中方,回避直接承认监控。
实则用“客观证据”包装情报,将技术问题政治化,以短暂外交冲突换取长期博弈筹码。
这种操作是典型的大国特权——即便所有人心知肚明情报来源非法,但只要质疑逻辑在程序上成立,便能利用国际平台施压。
况且,他们也只能在名义上进行指责,拿不出什么直接的证据,说多了也会变成扯皮,然后成为一笔烂账。
虽然不仅他们清楚,所有在座的代表也都心知肚明情报来自监控,但美俄也可仅表述为“可观测到的工程痕迹”。
无论是他们名义上公开可见的基建,还是宁波港频繁运输精密设备的物流,甚至连他们的辐射监控都可以伪装成学术机构正常的观测数据。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现在将情报证据包装成“多国可验证的公开信息”,强调黄泽岛工程“威胁全球聚变合作平衡”。
此举将单边监控转化为集体安全关切,弱化自身监视行为的敏感性。
起码在这张会议桌上,他们是别想拿这个反击了,此刻……他们才是众矢之的。
只不过,他们要是以为这就能逼他们就范,乖乖交出当前的技术……那也是想瞎了心。
真当他们是软柿子,有多在意这个破规定啊。
美方只以为他们在技术上有了突破,或者另辟蹊径寻到了新的方向,但绝对不会想到他们进展到了什么地步。
这不仅导致他们的判断出了差错,连带着后续的制裁措施也都是基于那些误判,所以……
还以为通过ITER组织向他们施压,就能逼他们就范呢。
哼天真!